文档介绍:认识千米
授课教师:徐革革
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 能力目标:
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3. 情感目标:
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能通过推算感知1千米有多长。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互动对话——生成“千米”的概念
1.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厘米、1分米、1米。
2. 填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4( )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
临汾到北京的公路约长750( )
问:为什么临汾到北京的公路长度要用千米做单位?
3.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介绍千米的符号学习千米的读法。
4. 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出示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的含义吗?
二、实践体验——建构“1千米”的概念
1. 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猜测: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那么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猜一猜。
填表:100米接力赛,每人跑100米,2人跑多少米?5人呢?9人呢?10人呢?
师:通过填表你知道了什么?(1千米=1000米,1千米里面有10个100米)
小结:1千米=1000米,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2. 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概念。
算一算,课前我们已经量出了我们学校跑道一圈的长度是250米,想一想几圈是1千米?200米一圈的跑道,几圈是1千米?400米一圈的跑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