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8/6/22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虽然大部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认真分析研究。问题简要归纳如下:1)合作层次、深度不够高职都与企业开展了合作教学,大多处于较浅层次。企业和学校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重视不够。表现较常见为简单的“以工代学”,实效性不强的“放羊式”顶岗实****2)缺乏有效政策支持和长效合作机制缺乏法律和政策保障。国家虽然出台了《职业教育法》,但对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尤其是对企业的利益保护不够。目前,各级政府尚未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造成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的充分协调。3)校企合作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作用有限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缺乏战略眼光,看重的是企业的资金投入以及合作所带来的招生宣传效应。教师也很难深入到企业生产现场,校企合作就很难起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应有作用。4)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缺陷高职院校自身实力不强,难以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开展深层次的合作。
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符合校企双赢、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模式。对此,通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和研究,我们得出校企合作模式方面不能仅限于单一模式,必须灵活多样。因此,我们摸索出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供借鉴。
订单培养模式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把“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学校与用人单位根据培养对象今后的工作岗位需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订单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加强了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就业导向明确,企业参与程度深,能极大地调动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共赢”。
顶岗实****模式
顶岗实****模式是学生根据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的职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完成部分专业课程学****以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到企业生产、服务的第一线参加实践活动,实现学生“零距离”的直观接触,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的教学实践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现代“职业人”,学生到企业之后能尽快地完成角色转变,最终顺利就业。目前流行的顶岗实****模式有“2+1”模式、工学交替的本土双元制模式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式
1)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如“厂中校”,完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严格执行行业或职业标准,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实践机会,提高实践教学能力。2)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如“校中厂”,引进企业到学院建设生产车间,创造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模拟企业工作流程运行,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训练环境,实现生产车间与实****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
职教集团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是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带有方向性的办学体制改革模式。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的义务、职责和权利等,促进集团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