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浅谈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doc

上传人:妙玉 2022/6/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其更是需要为社会提供高质高量的专业技术性人才。与此同时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长信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了高职教学活动改革的主要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其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同优秀企业联合展开人才培养。通过学校和企业在教学资源、教学设备上的优势互补的形式,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具有更高的就业能力。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校阶段展开专业理论学****而在企业阶段展开实践操作,实现了实践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由此达到“双赢”模式。可以说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同市场接轨,在教学中不再是单纯地经验复制,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行积累专业实践经验,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第一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合作流于表面。虽然表面上企业和学校构建了合作机制,但是在真正的合作过程中,出现合作层次、深度不够的情况。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带到电气设备工厂中,让学生跟着工人展开电气设备的制作生产,以“放养式”的方式来展开好人才的合作培养,无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第二是校企合作关系不牢固。校企合作是基于“双赢”的局面展开的,但是由于当前缺少法律和政策保障,无法对于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约束和监督。导致在校企合作关系中,双方的利益都受到侵犯,久而久之,校企合作关系就会破裂。第三是现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构建。校企合作关系的构建是基于双方的资源配置和互补优势所展开的自愿的合作模式。若是企业自身正常的运行都无法保证,则其更无法给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所提供的专业实践教学。同样的高职院校自身的实力不强,也无法吸引行业优秀企业参与到展开深层次的合作。而事实上当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正处于学校、企业无法寻找到合作点,构建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如在企业发展中其需要学校能够每年至少为企業提供5个以上的专业电气设备维修人员,而事实上学校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侧重展开电气设备的设计和制作教学,因此无法满足企业的职业人才需求。 总之,在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中,要求能够展开动态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构建,提供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2 探索适合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体系
对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而言,要想发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要求能够真正地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其合作关系,共同展开教育活动。可以说形成深度的、和谐的合作关系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起作用的前提所在。当下要求能够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合作机制,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构建一个良性的合作关系。如此才能够充分调动学校、企业的积极性、合作意识,使得人才培养活动能有序展开。如果当地政府成立专门负责校企合作活动的协调机构,由专业的人员展开合作模式设计,合作关系监督以及合作效果的考核,深化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避免陷入“以工代学”“放羊式”的合作情况。第二是当地政府部门要求能够为校企合作机制提供必要的合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