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日本动漫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启示
摘要:动画片和漫画在日本文化产业中占有中心地位,也是日本“软实力”的象征。对许多国家的年青人而言,说起日本首先会想到铁臂阿童木、机器猫哆拉A梦、蜡笔小新、名侦探柯南等动画片人物形象。
关键词:日本动漫文化产业
日本的动画最早于上世纪60年代出口到国外,当时欧美国家购买日本动画片是为了填补儿童节目的不足。日本动画片的独特魅力逐渐征服了许多国家的观众,宫崎骏在2001年推出的《千与千寻》囊括了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奥斯卡长篇动画片奖等多项国际电影奖项。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显示,在全世界放映的动画片中有约六成是日本制造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显示,2003年,,是同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产品收入的4倍。
日本动漫文化产业现状
日本文部省在2000年度《教育白皮书》中,首次将日本的动漫称作“日本的文化”,并将其定位为“现代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目前,漫画出版业大约占全国出版销售总数的40%,销售总额的20%,并且在国外受到广泛的关注,而与之息息相关的动画产业,则借助漫画产业这一巨人的肩头,迅速而全面地发展起来。很多情况下,一部成熟而畅销的漫画书,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早已深入人心,并且通过长期的大众传播,业已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拥趸。
动漫文化在日本受到宠爱的原因
日本独特的漫画文化是动画产业与艺术双重发展的基础。
经由多年的积累,日本的漫画出版量已经占据世界第一位,其质量也不断在提高。有人认为,日本的漫画文化不应停留于始自北斋的漫画,而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12世纪的鸟兽戏画传统和明治时代欧洲风格的滑稽讽刺漫画,这些都孕育了现代日本漫画文化和成熟的受众心理。而与之息息相关的动画产业,则借助漫画产业这一巨人的肩头,迅速而全面地发展起来。
受众心理的普遍性。
从日本人的民族特性和民族心理上来说,日本人不管男女老少,都痴迷于动漫及相关文化。日本动漫文化的定位也非常准确而广泛,绝非单纯面向儿童的说教作品。日本人能将任何事情都画成漫画,并改编成动画电视或电影。
日本动漫业发展所具备的条件
政府积极推动并倾力支持
1983年将迪斯尼引入日本东京都以东的千叶县。虽说当时建造这座乐园投资 1500多亿日元,由于日本的“迪斯尼热现象”,却创下了数倍于投资的巨额利润。这让日本政府下大决心来发展日本的动漫产业。1996年,日本政府公布实施《21世纪文化立国方略》,明确提出要从经济大国转变为文化输出大国。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将动漫等文化产业确定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为了扩大日本动漫在国外的影响力,日本外务省还曾拨款 24亿日元从动漫制作商手中购买动画片播放版权,将这些动画片免费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播放。
。
动漫产业作为日本第三大产业,有着其特殊的链式运营模式。简单来讲,其运营模式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漫画的创作杂志、图书的出版发行影视动画片的生产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音像制品的发行衍生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其生产制作与开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一过程中,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步骤对前一个步骤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各个环节相互带动,将动漫图书的价值开发到最大化。日本动漫之所以能受到全世界的欢迎,最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