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电影的定义
电影从物质技术和美学艺术两个方面来界定
物质技术:电影就是根据“视觉滞留”原理,运用摄影和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上(数字电影除外),通过放映以及还原技术在银幕上形成能表达一定内容的活动影像和声音的一种技术。
美学艺术:电影就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1919年法国著名导演路易*德吕克《电影与其他》电影“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人类精神的产物”,技术是艺术的物质存在基础,艺术又是技术的创造和升华。
1、电影的诞生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短片的日子,使电影正式诞生的时间。五个短片《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
2、电影的原理
电影的发展与物理学、机械学、光学、声学、化学、电学、计算机科学发展有关。
1829年比利时科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发现物体在人的视网膜上形成的物象不会因为物体移开而马上消失,,由此提出了“视觉滞留”原理。这是电影发明的科学原理。普拉托因此被称为“电影的祖父”
照相术的发明,是电影诞生的一个必要条件。胶片24格,磁带25巾贞
升格降格
3、电影技术的发展
默片、黑白——彩色有声
录音技术的发明,给世界电影带来了第一次重大革命。
美国影片《爵士歌王》标志着电影从此由纯视觉的无声电影进化到了视听结合的有声电影时代
声音的分类:语言、音乐、音响
语言:节目语言:解说同期
角色语言:台词:对白独白旁白群杂
独白和旁白的区别:独白是第一人称,内心情感的抒发,旁白是第三人称,对叙事的补充
音响:环境音响:不同于噪音,大环境
音乐:乐音的运动形式
纯画面表达一些东西
信息80%来自视觉,≤19%来自听觉,≥1%来自别的感觉器官
20世纪20年代苏联黑白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利用胶片填色。导演爱森斯坦,蒙太奇学派创始人。
1935年美国影片《浮华世界》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标志着世界电影由黑白时代进入彩色时代的第二次重大革命
数字化多媒体制作方式,是电影的又一重大的技术革命。
胶片、磁带的区别
我国第一部胶片电视剧《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用计算机模拟太空运动镜头,掀起了电脑特技热。
90年代数字电影出现。
1994年《狮子王》标志着电脑生成图像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1995年《玩具总动员》从电影拍摄,到制作,再到发行放映,均采用数字化技术,这标志着完全意义上的数字电影正式诞生。
1910年,意大利导演卡努杜发表《第七艺术宣言》,宣称电影世纪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舞蹈之后的“第七艺术”。
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
1、高度逼真性:
2、假定性:以二维平面空间表现三维立体空间
艺术取舍加工后的影像
艺术真实
3、综合性:多种艺术有机融合
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性
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性
电影的表现手段:
造型音响表演蒙太奇
电影手法的发展:
1、原始记录:现实生活舞台剧——固定场景固定镜头
2、梅里爱发现停机再拍技巧,多次曝光技巧
3、1902年美国人鲍特《一个消防队员的生活》将原始素材和补拍演员表演剪接在一起
4、1915年美国导演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使用交叉蒙太奇,产生了电视史上“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著名手法,标志着电影蒙太奇叙事形式的出现
5、20世纪20年代,苏联电影人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使蒙太奇理论走向系统化和完善,建立蒙太奇学派。
20世纪电影成为一门最具影响力的独立艺术
三、电影与商业
电影具有浓郁的商业性:
1、从世界电影诞生时开始切入——公开售票卢米埃尔梅里爱
电影的拍摄制作,商品发行放映,后产品开发
2、电影由浩大的社会群体创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3、电影生产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背景下,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并且快速完善的进入电影文化产业的阶段
电影的制片、发行、放映三大部门既分立又合作的产业结构模式
电影的消费和需求、供需和价格体系、运作模式和分配比例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运行机制和经济规律
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1、电影本身是具有艺术性的产品
2、电影的生产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
3、电影的艺术性需要通过其商业性得以实现
4、电影的商业性又需要艺术性的保障
第一节镜头与画面
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镜头与画面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法]阿尔诺·马尔丹
影视语言是依托镜头、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视听语言。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镜头。是摄影机开始转动到停机这一过程中的一组画面。[美]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