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食物中毒调查指南.doc

格式:doc   大小:235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食物中毒调查指南.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8/6/27 文件大小:2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食物中毒调查指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录入:qiuhong  .cn   2011-11-2  人气:2254
总则
(一)编制目的。
     有效预防与控制食物中毒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科学规范,反应迅速,统一方法,流调完善。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程序》、《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试行) 》等等。
(四)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我省境内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二、定义:

 食物中毒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因此,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摄入食物中含有致病因子引起的以急性病理过程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的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经食物和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疾病。
3.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区别。
食源性疾病包含了食物中毒的内容,是比食物中毒更广泛的概念,与食物中毒不同之处:有些食源性疾病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过程,如甲肝、痢疾;潜伏期较长,如旋毛虫病;不一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部分寄生虫病、甲肝等。
食源性疾病有暴发和散发两种形式,群体性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形式。
三、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
,未食用者不发病;
,发病急骤,短时间内可能有多人同时发病;
,病程短;
,发病很快停止;
;
。例如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夏秋季节高发。
四、食物中毒分类及中毒表现
   根据导致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通常将食物中毒分为以下五类:


***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三。


五、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 调查前的准备。
 、举报或投诉时值班人员应进行详细登记,内容包括:时间、姓名、单位、联系电话(最好2个以上),可疑肇事单位的名称、地址,可疑食物,感染或中毒发生地,发病时间,发病人数,症状体征,就诊单位等,并作复述以核对记录。同时根据报告者提供的信息,向第三方进行事件核实。随后值班人员按规定通知有关人员,报告有关部门,并作具体记录。
,留存病人粪便和呕吐物及可疑中毒食物以备取样送检。
,携带事先准备好的物资或设备奔赴现场。尽早告知实验室人员突发事件的类型、食物样品和临床标本的大概数量及抵达实验室的时间,咨询有关收集、保存和运输样品和标本的方法。实验室人员也可到现场参与采样。
 (二) 病人的救治处理。
    中毒发生后,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救治病人并保全中毒线索: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尽量在用药前采集病人血液、尿液、吐泻物标本,以备送检、协助医疗机构积极救治病人。对症治疗和特殊治疗。
(三) 流行病学调查。   
 到达现场,首先应了解事态基本情况,根据要调查的内容进行必要的人员分组和分工,各方面调查应尽可能同时进行。
。  
场所包括食物中毒发生地、患者治疗所在地、中毒食品流入地和其他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有关的地点。         
所在地与事件发生地跨辖区的,应及时将中毒情况通报有关辖区,请求相关单位参与或配合调查。

对接报的情况进行核实,进一步了解中毒发生的经过和简要情况,包括进食时间、进食食品、进食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件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通过个案调查情况初步判断可疑中毒餐次、食品、来源及其中毒病因。调查对象应尽可能是调查事件所涉及到的所有对象,包括有共同饮食史的中毒患者和非患者;与中毒发生有流行病学关系的其他人员,如厨师、原料处理人员和食品采购人员等。如发病人数较多,可先随机选择部分人员进行调查。特别注意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