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短时记忆再认实验实验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7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短时记忆再认实验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aqlsxc66 2018/7/9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短时记忆再认实验实验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验编号:201409 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短时记忆再认实验
【摘要】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十几秒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本次实验的目的学会计算记忆实验的保持量,比较三种材料(具体图片、抽象图片、词)的短时记忆效果,26名被试根据实验的指导语利用新旧两套图片再认是否看过,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出男女被试平均保持量率。实验结果显示,材料的短时记忆容量和再认保持量存在性别差异。具体图形和词的短时记忆效果要好于抽象图形。在以后平面广告的设计和呈现方式中应优先具体图形和词。
【关键词】短时记忆;记忆再认;记忆差异;保持量
专业年级: 应心14
实验组别: 实验2组
实验者: 王红霞
其他成员: 李玲玲、李萌、徐强
实验时间: 2016-05-06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 引言
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中间阶段,一般信息保持的时间为5s~2min。20世纪50年代Perterson等人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对短时记忆的容量进行了研究。为了避免在刺激呈现与回忆中间的时间间隔内被试复习学过的实验材料,通常在呈现和回忆之间加入数学计算题或其他的干扰任务。结果发现,中间延迟的时间越长,被试回忆的刺激数目就越少。从Perterson等人的实验可以证明,短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不断学忆的信息提取是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正确再认。米勒()等人的研究发现,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一般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chunking)。组块的单位可以是字母、数字、词、句子、图片等记忆单元。研究短时记忆,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序列重建法、自由回忆法、再认法、重学法(节省法)和提示法等。采用的方法不同,保持量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2 方法
被试
大学二年级学生26名,男9名,女17名,各项指标正常。
实验仪器
具体图片、抽象图片、文字材料各50张, 电脑大屏幕投影仪。
实验步骤
,每张图片持续时间2秒,间隔2秒。
,用投影仪以每张持续2秒,间隔5秒的时间呈现。要求被试在每张图片呈现后,立即判断此图片是否在第一次呈现中看到过。若看到过,在记录纸上记下“+”,若没有,则记下“-”。

3 结果

表1 男女被试在三类材料下的击中率

具体
抽象
文字








合计



由表1可以看出三类材料中具体图片的击中率最高,文字次之,抽象图片的击中率最低;男性三类材料的击中率都低于女性的。

表2 男女被试在三类材料下的虚报率

具体
抽象
文字








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