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节牙体缺损的修复
【概述】
牙体缺损是指各种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质地和生理解剖外形的损害或异常,它常表现为正常牙体形态、咬牙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因而常常对咀嚼、发音、面容、牙髓、牙周组织甚至对全身健康等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情况下,牙体缺损多采用充填治疗方法,但如果在牙体缺损范围大、缺损程度严重、残留牙体组织或充填后抗力形、固位形差或受到充填材料性能限制的情况下,单纯用充填治疗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就应采用修复治疗的方法。
牙体缺损的修复是用人工制作的修复体恢复缺损牙的形态、外观和功能。用于牙体缺损修复治疗的修复体有:全冠、部分冠、嵌体、桩冠、种植体牙冠和CAD/CAM修复体等。一个良好的修复体不单纯是一个牙体缺损的人工替代物,同时也应是一个治疗装置,能起到阻止牙体病变进一步发展、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预防牙体、牙周支持组织病变的发生、保证口颌系统健康和各部协调等作用。
【临床表现】
、坏死及根尖周病变。
,影响正常的咬牙合关系。
,还会形成偏侧咀嚼习惯,严重者会影响垂直距离及出现口颌系统的功能紊乱。
,影响患者的面容及心理状态。
。
【诊断要点】
1. 牙冠的形态异常:龋病、外伤、磨损、楔状缺损、酸蚀及发育畸形造成的牙体解剖外形的异常,仅靠牙体充填无法获得满意效果。如残冠、残根,前牙切角、后牙牙尖折断,过小牙、锥形牙及楔状缺损等。
2. 牙冠的颜色异常:死髓牙、氟斑牙症、四环素牙、釉质发育不全等引起的牙冠颜色、透明度的异常。
3. 牙冠的质地异常:牙釉质发育不良,如珠光牙、釉质发育不全造成的牙釉质、牙本质硬度下降,或因外伤引起的斜折、纵折或隐裂等。
【治疗原则及方案】
(1)轴面形态
1)维持牙颈部龈组织的张力和正常接触关系。
2)保证食物正常排溢及食物流对牙龈的生理刺激作用。
3)利于修复体的自洁。
(2)邻接关系
牙冠修复体邻面与邻牙紧密接触,防止食物嵌塞,维持牙位、牙弓形态的稳定和分散咀嚼压力。
(3)外展隙和邻间隙:准确地控制。
(4)合面与咬牙合关系:正确地恢复。
、保护牙体组织
(1)去除病变组织,阻止病变发展。
(2)消除轴壁倒凹,获得良好的就位道。
(3)开辟修复体所占空间,保证修复体的强度、厚度和美观。
(4)牙体预备成一定的形态,提供良好的固位形和抗力形。
(5)磨改异常对牙合牙、邻牙,预防牙合紊乱、邻接不良和人造冠戴入困难。
(6)预防性扩展,以便自洁和防止继发龋。应保证修复体牙合面覆盖牙体的点隙裂沟,邻面扩展到自洁区。
(1)修复体应有利于硬组织和牙髓健康。
(2)修复体应有利于牙龈组织的健康。
1)修复体龈缘的位置恰当。
2)修复体龈缘密合。
3)修复体龈边缘处的牙体预备形式正确。
(1)抗力形
1)增加患牙(基牙)抗力的措施:
①修复体类型的设计应考虑到患牙组织结构和缺损情况,避免牙体预备后形成薄壁弱尖。
②牙体预备时去除易折断的薄壁,降低高尖陡坡。
③牙体缺损大者,应采用辅助增强措施。
2)增加修复体抗力的措施:
①保证修复体适当的体积和厚度。
②合理恢复修复体的外形。
③根据患牙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理化性能优良的修复材料。
④保证修复制作质量。
⑤控制牙合面形态及牙合力方向,避免牙合力集中。
(2)固位形
1)根据牙体修复固位需要选择合适的固位形。
2)环抱固位形的利用,有正确的龈牙合高度,轴壁平行度,与牙体密合。
3)钉洞固位形,其深度、直径、位置及方向应正确。
4)沟固位形,深度、宽度、方向及外形准确。
5)洞固位形,深度、洞壁、洞外形合理,鸠尾固位形、洞缘斜面及预防性保护处理得当。
(1)牙体缺损修复前应进行规范、周密细致的口腔颌面系统的检查。
(2)完善的、系统的牙体、牙髓治疗或错牙合畸形的矫治。
(3)对一些患者,修复前应针对全身疾病作必要的支持性治疗和心理学评价。
(4)所有口腔修复的技术操作均应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常规,注意牙科手机及各种常用器材的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一、嵌体
嵌体是一种嵌入牙体内部,用以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
【适应证】
、切角、边缘嵴以及牙合面,需要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