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我爱这土地.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爱这土地.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7/15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爱这土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白云乡中心学校杨枝英
[设计简说]
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是:爱国主义。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最为动人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作于1938年11月17日,其时正值国难当头,艾青怀着对家乡、土地、民族的爱,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他选择了一个关键的意象——土地,来为时代呐喊。“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这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和培养爱国情操的极好教材。学****这首诗歌,重在体验意象美,情感美,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实现,吟诵以感其情,吟诵以会其意,吟诵以领其韵,直至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会把握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
二、过程与方法
,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感受涌动着的***。
,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诗人抒发的恋土深情,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2、在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内涵。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讨论法
[学生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工具]:多媒体电教平台
[教学过程]
一、聆听呼唤,读出情感
课前观看图片,播放歌曲《祖国之恋》:
1、从刚才的歌曲中,你听出歌者心底怎样的呼唤?(对祖国的热爱)
是的,故国、故乡、故土,与我们每一个人血脉相连,也是我们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向饱经沧桑,多灾多难的祖国唱了一首深情的恋歌。
2、作者及作品简介
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浙江金华人。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1937年转辗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到延安,主编《诗刊》。1949年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其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归来之歌》等。
3、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而这种情感的爆发,可能有一个具体的诱因,比如受到欺负(杜甫的茅屋被风吹破,茅草被抢)或情绪受到触动(徐志摩告别心爱的康桥)。那么,你认为是什么诱因使艾青爆发出如此炽烈的爱国之情?
教师介绍诗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