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自由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标志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罗斯福新政
国家干预经济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背景
开始出现
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建立“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的兴起“新经济”的出现。
(核心)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温故知新: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沙俄
苏俄
苏联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917
1921
1925
1953
1964
1985
1917年十月革命
1922年
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
独联体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体制
列宁
勃列日涅夫
斯大林
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
社会主义改革
重在农业
重在工业
经济政治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突破体制,但背离社`方向
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
(1)考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课标: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考纲: “斯大林模式”
课标: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考纲: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课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单元结构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确立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改革“斯大林模式”的探索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列宁的探索
保卫政权时期
巩固政权
恢复国民经济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的探索
斯大林模式
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课前预习:
1、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目的是什么?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特点、结果是?
3、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标志是?
5、新经济政策内容、“新”在哪里?实质是?
6、新经济政策的结果如何?
7、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
8、斯大林模式表现(工业、经济体制、农业)和特点是?
9、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10、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能提供哪些教训或启示?
1、实施的背景:
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进攻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考验
1918年,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
2、实施的目的:
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巩固政权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
(1)农业:
(2)工业:
(3)贸易:
(4)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实物配给制
实行余粮收集制
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面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4、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
经过三年多(1918-1920)的战斗,红军终于把白军全部击溃,并把外国军队赶出俄国,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
5、结果:
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是什么?
请思考:这种现象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材料二:1919年,俄国一普特粮食的价格为
国家征购价:6卢布,
国家零售价:30卢布
黑市价格:200卢布
集中力量,战胜敌人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材料四: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
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实际
材料三:“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6、评价:
(1)积极:
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物质的保障,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局限:
①违背经济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②无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