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校本教材
欢乐校园
(踢毽子)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踢毽子的起源...................... 5
第二章毽子的制作........................ 6
第三章踢毽子的作用...................... 7
第四章场地要求与特点......................9
第五章踢毽子的方法
第一节空踢单脚踢...................10
第二节盘踢(足内侧踢) .................12
第三节磕踢(膝盖踢) .................13
第四节脚背踢毽.................14
第五节花样踢.................15
第六章踢毽子的技巧.................16
第七章踢法的新旧名称对照和对动作的解释.............19
第八章毽子竞赛知识简介...........................21
第九章两种儿歌伴唱踢法...........................24
后记...........................25
本册编制人员
主编:
副主编:
编写人员:
版式设计:
封面设计:
协助人员:
前言
民间体育踢毽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它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符合“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受到学生的喜爱,得到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的支持,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增强体质的目的。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小学体育教材体系服务。
我校结合校本教材课程的开发,倡导“每天健康活动一小时”,重视踢毽活动、探索创建特色办学之路。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挖掘和整理,现已初步形成教材;我校教师的踢毽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组织指导活动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校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全体教师人人参与,个个负责,进一步促进了我校踢毽活动的广泛开展,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师资群体。
总之,踢毽校本教材活动的广泛开展,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了活动的载体功能,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得到了生动、活泼而主动的发展。
第一章踢毽子的起源
踢毽子,又叫“打鸡”。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民间体育活动之一,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尤其是少年女子。20世纪30年代后,踢毽运动曾一度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扶植发展中国这一传统运动项目。1950年,北京市吸收街头踢毽艺人参加杂技团,专设踢毽子节目,并出国进行表演,受到了国外观众的热烈欢迎;1956年,中国第一次正式的踢毽比赛在广州举行;1963年,踢毽子同跳绳等一起,被列入国家提倡开展的体育活动,并被编入了小学体育教材加以推广;1984年,国家体委正式将踢毽子列为全国比赛项目,并颁布了《毽球竞赛规则》,改称踢毽为“毽球”;1987年中国毽球协会成立,此后每年都举办全国毽球锦标赛、全国职工毽球赛、全国中学生毽球赛三大赛事;在1995年的全国民族运动会和1996年的全国农民运动会上,毽球也被列为比赛项目。从踢毽子发展到毽球成为我国古老而传统的新兴现代化体育活动。如今,踢毽又已成为广大中小学生一项喜欢的健身运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又达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
第二章毽子的制作
踢毽子这是一项培养和比试技巧的游戏,简单易行,毽子是用一撮鸡毛和双枚铜钱制成的可用脚尖、脚侧、脚背踢出来的十几种花样。毽子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可分为下列六种:
:用棉、塑料和玻璃等纸类,边缘剪成条状,中包一枚铜币。
:由布料制作,做法如纸毽。
:用绒线织成一块,中包铜币,交叉打结而成。
:瓶盖中放鸡毛管和小螺丝帽,并將瓶盖边向內锤扁,插上公鸡毛。
:利用铁模以软质塑料做成。
:是正统的毽子,作法如瓶盖毽。并用羽毛、垫片、鹅毛管、布料等实物制作一只花毽。
根据毽子特点及学生自身条件,我校低年级学生主要用绒毽,高年级学生用塑料毽。
第三章踢毽子的作用
踢毽子不仅使下肢关节、肌肉、韧带得到了锻炼,而且能有利于人的反应,灵敏和动作的协调能力。长期低头伏案,肺脏换气功能受限,并使心脏排血量减少,身体新陈代谢下降,继而影响五脏六腑,这是造成亚健康的重要因素。踢毽时,可以增加心脏排血量,改善肺活量和血液循环,这就从生理基础上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