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古诗《石灰吟》.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石灰吟》.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7/31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石灰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题
《石灰吟》
年级
五年级
主备人
马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气节。
3、领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后练习,结合相关资料、生活经验,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借赞美石灰的顽强,实则表明自己清白作人,敢于献身的高尚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重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深切情谊,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一课时)
二次备课
一、营造氛围,明确学习方法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
(引导学生加强对祖国灿烂历史文化的热爱)
我们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回忆总结“学习古诗三部曲”:读准字音——读懂诗句——品悟情感。)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古诗——《石灰吟》,齐读课题。
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我们熟悉的还有《暮江吟》《游子吟》等。提醒书写
“吟”字时注意右边不要加点。)
请同学们按照我们掌握的“学诗三部曲”来学习这首古诗。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丰富的收获的。
二、第一步:读准字音
师:要想读准字音,我们应该怎么做?
(借助字典、请教老师、同学等。)
学生自读课文。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锤、凿、焚、碎)教师正音。
师范读,知道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按照音韵节奏齐读全诗。
三、第二步:读懂诗句
:怎样读懂诗句呢?
(教给学生一把读懂诗句的“金钥匙”——想象。)
,借助词典,展开想象,理解诗句。

(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相机指导朗读。)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CAI显示)石灰的形成过程:
(板书)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
(填空)石灰之所以能忍受这一切的磨难,是因为( )。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理会到了石灰怎样的品质。
师:我们就要像这不屈不挠的石灰,清清白白的留在人间。齐读全诗。
四、第三步:品悟情感
:怎样才能领悟到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呢?
(在交给学生一把领悟情感的“金钥匙”——走进历史。只有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才能和作者同呼吸,共命运。)
:谁来介绍一下于谦?(检查同学预习情况。)
交流于谦信息: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振荒,深受老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的再次野蛮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诗是他十六岁时所作。
,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怎样的志向呢?
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交流表明: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身间留下了清白,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