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
王吉祥
宁波市总工会
2011年10月
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
一、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概述
二、集体合同的协商与订立
三、集体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四、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与争议处理
一、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概述
(一)集体协商、集体合同与集体合同制度(二)集体合同的分类及基本特征
(三)集体合同制度的发展简史
(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的法律政策依据
(一)集体协商、集体合同与集体合同制度
集体合同制度是对集体合同问题的法律规范,是一项法律制度,是由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文本、集体合同的履行、纠纷处理等几个阶段有机组成的。
集体协商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或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代表组织之间)就有关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以及确定相关事宜而进行的商谈交涉行为。
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或者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代表组织之间)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集体合同一般分为综合性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两种。
就集体合同制度而言,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的订立是同一过程的两个阶段,集体协商是集体合同订立的手段和实现的方式,集体合同则是集体协商的结果。同时,集体协商又不仅仅是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它也是调整劳动关系的一种机制。
(二)集体合同的分类及基本特征
1、分类
集体合同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其内容可以分为综合性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按照区域和行业可以签订区域性和行业性集体合同。
专项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或者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代表组织之间)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集体协商的某项内容签订的专项书面协议。如工资、女职工、劳动安全保护等专项协议。
(三)集体合同制度是调整劳动关系三大法律制度
1、劳动合同制度——劳动者个人与企业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
2、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劳动关系运行中平衡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
3、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关系出现矛盾和问题时解决和处理的法律制度
(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的法律政策依据
1、《劳动法》
第八条: “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第三十三条: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定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定;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