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组长:王妍妍
组员:徐雯姚韵菲李玲邵诗怡蒋颖超
课题开题报告:王妍妍
活动记录:李玲
查找资料·调查·访问:邵诗怡
整理资料:蒋颖超
拍摄:姚韵菲
幻灯片制作:徐雯
任务分工
我们的主题是:多吃菜少吃饭。如今,社会发展迅速,渐渐步入小康社会。人们对饮食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加上信息传播速度快,对于米饭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蛋白质、脂肪含量高会导致肥胖…等等,对于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有了认知,就开始盲目的大量补充,就有了“多吃菜”这种思想,还有有些对饭菜的可口程度、就餐地点等各种因素进行选择食用量,我们对出现“多吃菜少吃饭”这一观点进行思考并提出了大量的猜想,确定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其原因,并由我组同学对本校学生进行抽样访问。
我组对访问结果进行统计,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错误观点,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对饮食有了更为科学的见解。希望在今天可以让大家共同分享!
整体知感
米饭·营养价值
1、米饭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
2、米饭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米精蛋白,氨基酸的组成比较完全,人体容易消化吸收具有健胃消食功效。
3、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饭和菜科学搭配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很有道理,然而,从科学营养的角度来看,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身体健康极其不利。 米饭以及面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它是既经济又能直接转化的热量营养。我们华夏民族从古至今一直把米饭以及面食作为必需的食物,一个民族的饮食生理习惯和营养吸收规律,不是一两代人就能轻易地将它改变过来的。 我们知道,碳水化合物是我们身体所需的主要“基础原料”。从消化学的角度说,在合理的饮食中,每天人所需要的总热能的50%至60%来自碳水化合物。米饭同菜中的大鱼大肉相比,要容易消化得多,饭有着其他营养成分不可代替的作用。主食一般都有味淡的特征,除此之外就是米饭本身清淡的香气。 为什么我们一辈子吃米饭都吃不厌,然而大鱼大肉连续吃上三天就要倒胃口呢?这是因为大鱼大肉味重、色重,并且油重,吃多了,肠胃会产生极大的反感和刺激。人过多或过量地摄取丰富的菜肴,就会给肠胃造成极大的负担。
长期吃含有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的菜,对身体健康极其不利。有些人认为,多吃蔬菜不是坏事,但是蔬菜是“吃”油的,许多蔬菜是用过多的烹调油炒成的,有的菜就像泡在油里。这样吃下去,就容易得高血压、心血管病和肥胖病。 营养学家也不赞成绝对的“多吃饭,少吃菜”的观点,提倡主食与副食科学合理搭配,米饭、蔬菜、肉类和水果,当然主食要占绝对的比重。此外,还要看每个人所处的生长阶段。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和骨骼阶段,活动量也大,主、副食搭配比例是有其年龄特点的;但是,老年人主、副食搭配的比例就不同于青少年。 现在,肠胃病的患者比过去有所增加,特别是青少年的患病率趋向低龄化,这跟许多独生子女在家被宠盲目“瞎吃”有关。
我们吃的各种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
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蛋白质主要从瘦肉、鱼、奶、蛋、豆类和谷类等食物中获得。
当人体需要摄取能量时,糖类会首先被转化成能量。
脂肪是保持健康体魄的必需物质。它能产生能量、形成细胞、输送氧气、促进血液凝固,并能产生一种非常活跃、类似荷尔蒙的的物质,叫作前列腺素。
饭菜里的营养
会因为减肥而可以少吃饭 60%
每次就餐后剩下的饭多 19%
认为多吃饭会导致肥胖 65%
因可口饭菜少吃饭 98%
认为多吃菜少吃饭好 70%
能接受只吃饭不吃菜 80%
了解多吃菜少吃饭的缺点 45%
认为菜价贵而多吃饭 15%
多吃菜是因为菜肴的色香味 70%
……
(每一项占所项的人数百分比)
回顾调查问卷
“多吃饭”会导致肥胖的思想
“多吃菜少吃饭”的思想
“多吃菜少吃饭”
,造成营养不良
问题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