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兴丰中学科任教师教案
学科语文第周星期七年级 1/2 班教师姚建英
课题
<<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
2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
,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诗词意境。
学习目标
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诵
学法指导
;、想像法;、点拨法
学习过程设计
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导入
课件展示大海和潮水的图片,配上古诗中含有大海或潮水的名句,引起学生注意。
二、初读
。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精兵法,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同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著有《魏武帝集》,已佚。
王湾(693—751),洛阳人。唐代诗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兴丰中学科任教师教案
学习过程设计
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澹澹:(水波)荡漾。
竦峙:高高地挺立。
星汉:银河。
潮平:指江水上涌,水面与两岸持平。
风正:风从正面吹来,即顺江吹来。
乡书:家书。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深情朗读诗歌,同学们聆听时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并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分析
《观沧海》
?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作者是如何寓情于景的?
诗人生动地描绘了大海的形象及其博大深广、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宏伟气魄。诗人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于诗中:写山岛的盎然生机,寄托了他的昂扬斗志;写大海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他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写大海吞吐日月和银河的浩瀚,显示了他的博大胸襟和气吞山河的气概。
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
《次北固山下》
,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碣石(jié) 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