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粮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人们活命的命根子。从某种意义来讲,珍惜粮食就是珍惜了我们的生命,也是珍惜了社会的财富,更是珍惜了人们的劳动成果。古诗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吗。在粮食贫乏年代,领袖人物还教导我们要“备战、备荒为人民”呢。可见珍爱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源源流长的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啊。让我们珍惜粮食吧!
《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主持人甲:“爱惜粮食,从我做起”十分钟队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乙:请同学们共同背诵唐朝李绅的《悯农》。
全班同学(背诵):《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主持人甲: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主持人乙:科技在腾飞,经济在增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甲:可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天文地理知识是增加了,但是节约的意识却在慢慢消失,也许有一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
主持人甲:下面请两位同学谈谈对这首诗的体会。
同学1:我们碗里的菜、手里的馒头,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同学2:它说明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看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满面地在田间干活,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主持人甲:这两位同学谈得很好,可是现在社会浪费粮食的现象却很严重。?
主持人乙:的确,现在的人吃饭都不节约,这是一个大问题,下面让我们来欣赏相声《吃饭问题》,大家掌声欢迎。
主持人甲:×××,你看了这个相声有什么启发吗?
主持人乙: 我当然有了,而且太多了。不过我想同学们的想法应该更多,下面让他们来谈谈。
同学1:他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一粒粮食从播种到收获农民伯伯要流多少汗花多少心血啊!
同学2:吃不完就倒掉,这种行为是浪费粮食的表现。同时这也践踏了别人的劳动成果。
同学3: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主持人乙:同学们,我们万万不可小看一个馒头、一口汤啊!如果每人一天浪费半斤粮食,全国一天就浪费近三亿公斤粮食。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呀!
主持人甲:爱惜粮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传家宝,过去需要,今天也需要。我国还有8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浪费粮食,是有良心的中国人不能容忍的。
主持人乙: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就是丢弃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历史上有很多德高望众的人,时刻用自己的言行告诫我们要爱惜粮食。根据活动主题,同学们在课下认真查找了资料,现在就请查到资料的同学来读一读,让我们一起在聆听中互勉互励。
学生1:我知道,北宋时的司马光虽高居宰相,仍以节俭为本,他认为穿衣能够御寒,吃饭能够吃饱就足够了,还教导儿子“俭朴为荣,奢侈为耻。”
学生2:我知道:周恩来一贯反对铺张浪费,他吃饭时,一粒米也不肯浪费,偶尔洒到桌子上一粒米,一定要捡起来放进嘴里,即使是盘子里剩的菜汤也要用开水冲一冲喝掉。
学生3:我知道一句名言:勤俭的美德犹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盛开富有的花,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
学生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中国朱伯儒
主持人甲:听了同学们讲了先辈们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故事、名言,那么我们同学在实际生活中更应该懂得节俭。
主持人乙:下面我们来进行知识竞猜,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