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城市化》教学设计
曾武飞
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掌握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2)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综合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和教学案例的分析方法,并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培养学生乐于交流与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修正自己观点的习惯。
教学重点
城市化的内涵和主要标志、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
教学难点:
城市化进程后期阶段新变化
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实物投影仪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春天的故事》,引入新课
回答问题
提问:这首歌描绘了哪个地方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歌曲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图片展示:深圳的变化、佛山市区的扩大、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概括出城市化的概念
观察并分析图片的含义,理解城市化的内涵
总结学生回答的问题,概括总结
通过直观的示意图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化抽象为直观形象。
读示意图,分析图中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完成活动一,进行简单的图表设计。
分析示意图,合作讨论,设计城市化过程的各类简图
总结城市化的现象和特点,对学生所绘制的图进行简评。
学会分析各类图表,并学会绘制简单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
阅读材料,判断三位同学对城市化水平标志的观点,掌握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城市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阅读课本,分析观点,做出判断,并简析理由
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使学生理解城市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最重要的标志
培养学生阅读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以我国为例,根据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曲线图,让学生进行分段和估测,引出世界城市化进程时间特点。
对我国城市化进程进行分段和简单分析,对我国城市化的短期和长期趋势进行预测。
点评学生答案,引导学生对我国城市化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引导出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
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图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通过个案分析引导一般规律
展示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学生进行分段,简析各段的特点,通过对后期阶段的分析,引出英国的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现象
对城市化的进程分段,简单分析各段的大概特点,并对后期阶段的发展进一步思考
总结规律,找出特殊,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总结城市化进程模式,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新问题。
进行图表比较,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阅读材料,提取信息。
活动二,以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