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
第一章龟鳖的生物学知识 1
一、龟鳖的分类位置与区域分布 1
(二)龟鳖的称谓 2
(二)龟鳖的种类数量与分布区域 2
(四)龟鳖的营养食用与观赏价值 3
二、龟类的生物学特征 7
(一)龟类的形态与结构 7
(二)龟类分科种类特征分述 16
三、鳖的生物学特征 18
(一)鳖科常见种类与区分 18
(二)鳖(中华鳖)的形态与结构 21
第二章龟鳖晌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昀要求 28
(二)幼体阶段 29
(三)成体阶段 29
(四)亲体阶段 30
二、龟鳖的年龄识别与寿命 30
(一)年龄的识别 30
(二)寿命 31
三、龟鳖的生长速度 33
(二)鳖的生长速度 34
四、龟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35
(三)对温度的适应 36
五、鳖对环境的需求 37
(一)温度 37
(二)水质 40
(三)鳖与基底的关系 42
(四)鳖与光的关系 43
(五)声音对鳖生长的影响 43
(六)种内关系 44
(七) 鳖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44
六、龟鳖的繁殖生态 45
(一)龟的繁殖习性 45
(二)鳖的繁殖习性 47
七、龟鳖的食性与摄食 49
(二)鳖的食性与摄食 50
八、不同地方群体鳖的差异及其他 50
(一)太湖群体与台湾群体 50
(二)江苏南京和浙江绍兴群体 51
(三)华东群体与山东群体的差异 51
(四)野生鳖与养殖鳖的有关差异 51
(五)中华鳖与山瑞鳖的生长差异 52
第三章龟鳖的营养需求与词料 52
一、龟鳖饲料的种类 53
(一)动物性活鲜饲料 53
(二)植物性饲料 53
(三)人工配合饲料 54
二、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 55
(一)蛋白质 55
(二)脂肪 56
(三)碳水化合物 57
(四)维生素 58
(五)矿物质 59
三、龟鳖饲料的配方 59
(二)稚幼龟鳖鲜活饲料 60
(三)小龟鳖鲜活饲料 61
(四)成龟鳖鲜活饲料 61
(五)亲龟鳖(雌)鲜活饲料 61
四、有关饲料问题的分析 62
(一)蛋白质最适需要量的问题 62
(二)蛋白质与其他营养物质平衡问题 62
(三)人工配合饲料的原料问题 63
(五)龟鳖对植物蛋白可受性问题 66
五、提高饲料效率的其他问题 67
(一)饲料的黏结度与饲料效率 67
(二)饲料形态与饲料效率 67
(三)水温与饲料效率 68
(四)投饵时间和次数 69
六、开辟饲料源的途径 69
(一)在养殖方式上实行混养 70
(二)可供开发的活鲜饲料 71
第四章龟鳖的人工繁殖 74
一、龟的人工繁殖 74
(一)亲龟的培育 74
(二)龟卵的收集 77
(三)龟卵的孵化 79
(四)孵化设备 80
(五)龟的胚胎发育 82
(六)孵化管理 84
二、鳖的人工繁殖 84
(一)亲鳖的选择 85
(二)亲鳖的培育 87
(四)提高雌鳖产卵量的措施 94
(五)鳖卵的人工孵化 96
(六)孵化管理 104
第五章龟鳖种苗培育 109
(一)稚龟的饲养 109
(二)幼龟的饲养 112
二、鳖的种苗培育 113
(一)稚鳖的暂养 113
(二)稚、幼鳖的饲养方式 116
(三)稚、幼鳖的饲养管理 118
第六章养殖龟的设施与建设 122
一、规模化养龟场地及建设要求 123
(一)场地选择 123
(二)建场规划要求 124
二、龟池结构和建设 125
(一)常规养殖池的结构和建设 125
(二)加温池的结构与建设 128
三、家庭庭院养龟的设施与建设 132
(一)场地选择及要求 132
(二)龟池的结构和建造 133
第七章乌龟和绿毛龟的饲养 134
(一)主要形态与习性 135
(二)鱼一龟混养技术 136
(三)龟的控温养殖 140
二、绿毛龟的饲养 145
(一)绿毛龟的品种 145
(二)绿毛龟的龟种 146
(三)藻种和材料龟的选择和处理 147
(四)接种藻类的方法 150
(五)绿毛龟的饲养管理 153
第八章黄喉拟水龟等经济龟类饲养 155
一、黄喉拟水龟 155
(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 155
(二)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156
(三)繁殖技术 157
(四)人工饲养 157
二、四眼斑龟 159
(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 159
(二)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159
(三)繁殖技术 160
(四)人工饲养与日常管理 161
三、三线闭壳龟 162
(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 162
(二)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162
(三)繁殖技术 163
(四)人工饲养 164
四、黄缘盒龟 166
(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