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哲学常识基础知识记忆手册
人类有史以来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以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助于在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时,得出正确的结论;有助于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有助于搞好学习和指导工作。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因为: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第一,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一,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第二,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第三,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从主观方面看,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要因素有: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一句话,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首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其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基本国情,意义十分重大:第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二,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是本原,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一方面回答的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真正承认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那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它对世界的看法,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不仅对自然界的观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而且对社会历史的观察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它是科学的方法论。总之,在社会实践成熟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优秀传统思想长期积累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学习唯物论,最重要的是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第一,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第二,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第三,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的精神。第四,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