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文档名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docx

格式:docx   大小:77KB   页数:6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docx

上传人:bb21547 2018/8/16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多种途径对人的心理的各种层面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影响,从而达到心理素质的全面优化。
学术界、政府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已经达成共识,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青少年自身成长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从江泽民同志在1990年的讲话,到1999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国家政府和领导人已多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对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XX年2月7日浙江省教育厅颁发文件《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文中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正确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快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督导,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推进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考虑到初中时代是学生整个人生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极其特殊而又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潜能的充分发挥,更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因此,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学会摆脱心理困扰的知识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温州的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却严重滞后,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对于大多数的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门比较陌生的课程。我校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与探索,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温州的普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主要通过如下五个步骤在学校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使广大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并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探讨,逐渐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念和技巧。通过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实施,力求学校教育更符合现代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出的校园环境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效能更优化提高,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应社会。
①改进政治课的授课方式。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参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模式,使之接近或等同于心理辅导活动课。
②改进班主任工作方式。合理利用班会课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选择教育内容时,一要根据本班实际,二要与本级段心理辅导老师或政治思想课教师协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弥补缺漏。此外,班主任还可利用周记、心理日记、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师生间的心灵沟通。从而优化师生关系,提高班主任工作效能。
③改进其它学科的教学方式。学科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使课堂教学突出生动性、灵活性、主动性、创新性。
④改进学校政教处的德育工作方式。学校政教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其中。政教工作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认识到现代学生的心理需求。
⑤改进家长教育方式,使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需求。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此家长要了解子女在各个时期的心理特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着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我们积极开设了心理辅导活动课,所谓心理辅导活动课,就是指,以班级为单位,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对全班学生实施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心理辅导活动并不是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一种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促使学生开发自我发展潜能的活动,其中,辅导老师是学生自我成长的促进者和陪伴者。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和谐关系。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心理辅导活动课为切入点,促使教师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从而将这些理念渗透于其班主任工作与学科教学中。
心理辅导活动课一般由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师承担。而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会课上也适当补充一部分所需的内容。考虑到初一思想政治课本中大部分内容是以学生个人成长为主要线索展开的,因此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就以思想政治课本为主,并参考上海市教科院吴增强主编的《初中心理辅导活动指南》和靳岳滨、江光荣主编的《心理辅导活动》来进行活动设计。我们在确定辅导主题时,是以当前最需要解决的或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共性问题为主,有的放矢,达到辅导目的。
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每两周开设一课时。以学生活动为主,采用故事、角色模拟、情景设置、小品表演、讨论分析、行为训练、心理倾诉等形式。
在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