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泉州港石井作业区港口物流1号项目填海造地工程海洋环评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南安市交通运输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2016年09月
1 工程概况
工程组成
(1)项目名称:泉州港石井作业区港口物流1号项目填海造地工程
(2)建设单位:南安市交通运输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3)项目性质:新建
(4)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南安市石井作业区,隶属泉州围头湾港区,处于泉州市海岸线最南部,为海西对台前沿,海岸线呈南北走向。石井作业区南与台湾金门相望,西接厦门翔安区,北靠泉州市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1′15″~118°26′29″,北纬24°34′20″~24°41′30″。-1。
(5)建设内容:,,建设长837m东侧围堤1座,长306m护岸1座,填海区域主要规划为港口物流用地。
(6)项目总投资:
-1。
-1 主要工程量一览表
-1 工程地理位置图
工程建设方案
总平面布置方案
陆域布置
本项目西北侧以滨海大道南边线为边界,东侧为东侧堤,南边界为3#排洪渠入海口至东侧堤连接线, 万m2, 万m2,,。-1。
围堤布置
本项目围堤主要为东侧围堤和2#护岸,其中东侧堤距离东侧岸线约740m 处,-,长837m;3#护岸位于本项目西侧、规划水系北侧,-,长306m,-1。
排洪区布置
3#排洪渠与上游建设溪连接,水流流向大致为东北往西南方向。起点为建设溪与现状海堤交接处,终点为1#、2#排洪渠汇合后排洪渠终点。排洪渠线路原则上按照《泉州港围头湾港区石井作业区防洪排涝评价及补充规划报告(报批稿)》规划报告规划线路布置,3#排洪渠长980m,‰,、中隔堤以南1‰,北端局部与现有河道自然过渡衔接,渠顶宽17m,,渠道两岸防洪堤采用半直立混合式断面。3#排洪渠与中隔堤交叉处设C 穿路堤涵洞,洞长80m,涵洞高5m,宽5m。其中,本次F 区范围内长度为915m,位于滨海大道以南,东侧堤以西。
-1 总平布置图
水工构筑物
(1)东侧围堤
东侧围堤按准永久性大堤设计,防潮(洪)设计重现期取25年,港工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海堤工程级别为4级。采用斜坡堤结构,采用袋装砂堤心,袋装砂堤心材料外侧铺设一层无纺布作为反滤,并采用袋装碎石进行保护,形成完整反滤层。堤基处理采用清淤回填中粗砂的方案,护面结构采用2t 扭王字块。在堤脚抛石和部分堤身下铺设砂肋软体排护底在外海侧设置浆砌块石防浪墙,采用泥灰结石作为临时路面。海堤全长837m,,,堤顶宽度为7m,外边坡比例为1:2,内边坡比例为1:。
-2。
(2)3#护岸
3#护岸防潮(洪)设计重现期取50年,港工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海堤工程级别为2 级。采用斜坡堤结构,采用抛石形成堤心,在内侧铺设一层无纺布作为反滤,并采用袋装碎石进行保护,形成完整反滤层,部分与外海联通的堤段还需在袋装碎石上压载一定厚度的抛石岸堤基处理直接采用抛石挤淤,采用灌砌块石护面。在堤脚抛石和部分堤身下铺设砂肋软体排护底,在外海侧设置浆砌块石防浪墙,堤顶道路路面采用沥青路面,下铺粉煤灰三渣和碎石垫层作为基层。护岸全长306m,,,堤顶宽度为7m,外边坡比例为1:2,内边坡比例为1:。
3#-3。
(3)3#排洪渠
与本工程相关的防洪排涝主要包括奎霞溪、桥头溪和建设溪,涉及的排洪渠为3#排洪渠。3#排洪渠与上游建设溪连接,水流流向大致为东北往西南方向。起点为建设溪与现状海堤交接处,终点为1#、2#排洪渠汇合后排洪渠终点。3#排洪渠长980m,‰,、中隔堤以南1‰,北端局部与现有河道自然过渡衔接,渠顶宽17m,,渠道两岸防洪堤采用半直立混合式断面。3#排洪渠与中隔堤交叉处设C穿路堤涵洞,洞长80m,涵洞高5m,宽5m。其中,本次范围内长度为915m,位于滨海大道以南。
3#-4。
-2(1) 东侧围堤断面结构图
-2(2) 东侧围堤断面结构图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