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头顶上的彩虹.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头顶上的彩虹.doc

上传人:jiaxidong_02 2015/8/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头顶上的彩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头顶上的彩虹
曾几何时,在古都南京,头戴花、胸花,婚嫁喜事、重大节日都普遍用绒花做装饰。对于旧时的女人来说,则是“有钱无钱,买朵绒花过年”。
绒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主要被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室成员。因其花开不败,象征着皇宫里女人对青春永驻的不懈追求而在宫廷内迅速风靡。同时,它又和汉语中的“荣华”谐音。
旧时繁华
逢年过节,卖绒花的商贩手摇着镗锣鼓,身背二十屉绒花沿街叫卖,那装绒花的竹屉一层层地叠起来,足有丈把高,然而卖花人背着它们行走自如,绝不会倒下来。到了闹市口,卖花人将一屉屉放在地上,一朵朵绒花争奇斗艳,喷红吐绿,顿成一道百花盛开的景观,展露出春阳气息,引来许多少女的围观。
南京绒花以天然桑蚕丝制作,民间艺人们利用蚕丝的下脚料,进行分类,捻丝、脱脂、染色、钩条、传粘,敷于细细铜丝之上,搓成粗细不等的绒条,然后对各色绒条进行连接、围卷、造型、打尖、传粘、装配、修剪等一系列繁杂的加工,遂制成五彩缤纷的绒花。小至姑娘鬓发上的簪花、头饰,大至贵妃娘娘头上凤冠。一时间应市场需要,涌现出鬓头花、胸花、帽花、罩花、戏剧花等诸多品种,色彩以大红、粉红为主,中绿为辅,以黄点缀,明快而富丽。在没有铜丝的年代,绒花骨架用白银打成细丝制作而成,选料的贵重加纯手工的制作,注定了绒花的珍贵。
据考证,《红楼梦》里提及的“宫里作的新鲜样法堆纱花儿”指的就是南京绒花。旧时的南京女子头戴绒花出嫁,象征一生荣华富贵。而每年的“一事三节(婚嫁喜事、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普遍有用绒花作装饰的****俗,婚嫁喜庆则多用“龙凤呈祥”“麒麟送子”“榴开见子”祈盼白首偕老、多子多福;春节用“连年有余”“金玉满堂”招财纳福;端午节妇女儿童佩“五毒花”以求避邪。
绒花工艺的发展过程共经历了3个阶段:早先的绒花是在做成花形的纸面上绕上花绒,称为“绕绒花”;以后则发展为纸面上裱好花绒,刮光后,再做成各种花形,称为“刮绒花”。清末时,又发展为“滚绒花”。滚绒花,是用两根细铜丝夹住绒坯,用剪刀将绒坯剪成条状,用力搓紧,滚成圆柱形绒条,然后将大小粗细、色彩各异的绒条根据不同题材内容,组合成千姿百态的绒花、绒鸟、绒兽及人物等绒制品。
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老南京人依旧很喜爱绒花,当时,南京人的生活处处点缀着绒花的身影,绒花手艺还是颇具人气的。后来,手工制作的绒花被工业流水线出来的其他材质头花、胸花所取代,从此就没落了。
难舍初心
绒花艺术传承人赵树宪从事绒花制作已有41年。几乎每天,老赵都会戴着老花镜,细细地整理着彩色的绒条。在他那不到20平方米,隐藏在江苏省南京市一栋百年老宅深处的“花园”中,无论寒冬酷暑,梅花与荷花、百合与牡丹四季绽放,争奇斗艳。
因为这些五颜六色的花都是由丝绒做成,所以长盛不衰,甚至永不凋谢。
“绒条由煮熟的蚕丝制成,称为‘熟绒’,是绒花的基本组成部分。要保证绒花制作得好,就必须先把绒条制作好,这步工序叫‘勾绒’。”刚见面,老赵就介绍起绒花的制作工序来。之后,他小心地把熟绒的一头固定在钩子上,然后用刷子仔细将熟绒理刷整齐……“刷与不刷差异很大,刷过的绒毛就显得比较有光泽。”赵树宪解释道。
看得出,他手上的功夫相当利落。绒条做好后,下一步就是“打尖”。老赵拿过剪刀,一面旋转着绒条,一面小心翼翼地把绒条的两端剪得尖细,对于大小不同、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