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与高管薪酬制度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与高管薪酬制度设计.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8/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与高管薪酬制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与高管薪酬制度设计
摘要] 本文对相关文献研究进行了回顾,介绍了企业绩效的现在dd dtt. com评价方法——平衡记分卡方法、经济附加价值方法,阐述了高管薪酬制度设计思路,为建立有效的高管薪酬制度提供借鉴。
[ 关键词] 业绩评价薪酬制度设计

随着产权制度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上市公司业绩与高管人员的薪酬管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部分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与普通职工平均收入的差距愈来愈大,如何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相关文献研究回顾
对企业业绩与高管的薪酬问题,西方学术界已经做过较多的实证研究。最早的研究由Taussings和Baker(1925)发现企业高管报酬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很小。Baker、Jensen和Murphy(1988)进一步指出高管的薪酬对企业业绩的敏感性过低,以至于不能提供有效的管理激励,政治力量也会减弱了CEO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Jensen and Murphy (1990)认为高管的报酬与股东最大化利益相联系,但通常由于. comCEO仅持有公司所有8 tt 股份中极少一部分,且股东财富变化对CEO报酬只有很小的敏感性。Meh-ran (1995)随机选择的1979年~1980年间制造行业中的153家公司的薪酬结构,指出薪酬的形式、而非其水平更能激励高管增加. com公司价值,公司业绩与基于权益的管理薪酬的百分比及高管所持有权益的百分比是相关的。而Aggarwal和Samwich(1999)发现随着企业绩效风险增大,企业高管的薪酬敏感性大幅下降,且趋近于零,即薪酬与企业绩效几乎无关。Cheng和Warfield (2005)发现,持有大量股票期权、有意在随后出售更多股票的高管,更可能财务报告进行盈余操纵。Denis等人(2006)的研究发现,公司对高管采用以股权激励为基础的薪酬机制与其所遭受的欺诈指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国内对企业业绩与高管薪酬相关性研究始于近几年,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王战强利用
t8. com
1997年的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魏刚采用上市公司1999年年报的816家A股上市公司样本,研究了高管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货币收入低,报酬结构不合理,报酬形式单一,零报酬零持股现象严重,高管的报酬水平和持股数量与公司的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李增泉(2000)认为高管人员的报酬水平和持股数量与公司的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荆爱民和徐炜(2003)分析了上市公司高管层报酬情况8 tt t 8. com及与公司经营业绩相关性,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度报酬与公司业绩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也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朱其祥和卢俊义(2005)通过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经营者的报酬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强。王培欣等(2006)研究也证实了上市公司高管的年度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指标及公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