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中俄经济转轨的目标路径及绩效比较研究.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俄经济转轨的目标路径及绩效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9/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俄经济转轨的目标路径及绩效比较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俄经济转轨的目标路径及绩效比较研究
[内容提要] 近10多年来,国际经济学界逐渐8ttt8兴起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那就是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为主要内容的“过渡经济学”。20世纪末期,中俄两国相继开始由原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之处,但两国经济转轨的战略目标、路径选择及转轨绩效却有很大差异。
[关键词] 经济转轨战略目标路径选择转轨绩效
中苏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相继开始打破原有的僵化模式,踏上改革之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改变了原来
8 t tt o m
推行的渐进式改革,转而实施“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但经济发展中却出现通胀和经济滑坡,直到新世纪初才略有起色。中国采取稳妥地渐进式改革,不仅渡过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阶段,而且保持了国民经济的较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同时ssbbww. com也面临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一、经济转轨的战略目标差异
虽然中俄两国的经济转轨均以市场经济为取向,但两国转轨的战略目标选择上却有很大差异。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基本战略目标就是原来
8 t tt o m
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面转向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早在1991年10月的俄罗斯联邦第五次人民代表大会上,俄联邦总统叶利钦就宣布了他的自由主义改革计划。俄罗斯独立后,1992年2月盖达尔政府向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会议提交的《深化经济改革纲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俄罗斯的激进改革方案,指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企业活动和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动力。由此,必须ssbbww. c om进行私有化和制度上的改革。”[①] 叶利钦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就是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以私有制的产权制度为基础,否定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社会保障市场化。俄罗斯经济改革战略反映了激进的新自由主义(或自由货币主义)学派的意识形态,也即所谓的“华盛顿共识”。
[②] 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经济计划主义受挫,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危机的迹象已经明显暴露出来,此时世界范围的自由化和私有化浪潮,其中最著名的方案就是“撒切尔主义”和“里根经济学”。一些
8 tt
主要国家对危险的通货膨胀和深刻的衰退的克服,使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得以巩固和扩张,并得到一些
8 tt
国际金融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认可。俄罗斯1992年开始推行以稳定化、自由化、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休克疗法”式改革正是秉承了货币自由主义思想:经济活动全面自由化;通过货币紧缩政策来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抑制通货膨胀;通过私有化,迅速实现经济制度改革,发展市场基础,把国家作为dddtt市场的外部力量从经济运行中清除出去;经济全面对外开放。
当选总统前,针对俄罗斯糟糕的经济现状,普京强调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作用。但主政后,其自由主义倾向明显加强,转而主张“有秩序的市场经济”,不再强调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和调控,强调国家如何确保市场秩序,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创造条件。普京并不是要改变叶利钦的改革方向,而是8ttt8要通过改革来完善和巩固业已形成的私有化基础。2001年3月,俄罗斯联邦政府通过的《俄罗斯长期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方针》[③]中明确表达了普京的改革取向,即坚持以往改革目标,完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减少国家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在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基础上实现现代化,。4月的国情咨文中,普京明确指出,“我反对重新分割财产。我对20世纪90年代进行这些改革时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没有产生过怀疑。”“俄罗斯当局的任务是在原则上使民主自由不可能,使已经制定的经济方针不变。”[④] 就任总统以来,普京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刺激经济增长为中心,:推行积极的工业政策,实施合理的结构政策,以保持各种经济形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结构合理,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彻底实行税制改革等。农业上,加快农村特别是农用土地市场化改革,出台法规允许农用土地买卖。实质上,普京是要建立保持一定、有序竞争的德国式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而并没有改变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改革取向。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要求
dDdtt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转轨的目的,是冲破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起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能够SSBBww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最初是本着经济发展的目标,改革方针的选择取决于能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是进行改革始终不渝的一贯条件,也就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相结合的原则。1978年以来,中国采取积极稳重的步骤,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过ssbbww10多年的实践探索,1992年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