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二册)
第周第 1 课时课时教案编号:1
课题
认识负数
教学
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
2、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重点
难点
关键
:认识负数
:理争负数的含义
: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情景引入
1、说说对温度的认识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负数
板书课题:负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观察课本的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
(2)组内交流,讨论
(3)教师简要说明
“°”表示度
“℃”表示摄氏度
零下16℃用“-16℃表示
“-”是负号,表示比0℃低
“16℃用”+16℃表示
“+”是正号,表示比0℃高
2、教学(例2)
(1)出示银行存折,观察存折中的数据
(2)以500和-500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
3、认识负数
(1)什么是负数
(2)什么是正数
(3)关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1~3
2、全班交流,订正
课后记
第周第 2 课时课时教案编号:2
课题
比较大小
教学
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则
2、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能正确比较负数的大小。
3、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
重点
难点
关键
:负数大小的比较
:负数大小的比较
: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检查复习
1、什么是负数?
2、读一读,填一填
-8 +10 - 120 300
-7/9 - -25/11
正数负数
3、说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指导学生看例题情境图
问题一:如果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
(1)学生尝试画直线表示
(2)教师启发,引导
问题二:在数轴上表示出-15,如果你想从起点到-15处,应如何运动?
(1)学生口头回答,教师板书配合说明。
(2)如果从-2处到2处应如何运动?
2、教学(例4)
指导学生看课本情境图。
(1)说一说从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2)读一读其中各数
(3)把这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填在表中。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气温
课后记
第周第 3 课时课时教案编号:3
课题
单元测试
教学
目的
通过本单元的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重点
难点
关键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进行各种练习
课型
检测
教具
试卷
一、填一填:
1、某旅游景区白天平均温度是零上22℃,记作℃,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4℃,记作℃。
2、如果+15分表示比平均分高15分,那么比平均分低8分应记作。
3、-1 22 - 100 -45 45 0 4/7
+ -17/3 - + -51/100 +1/10
正数负数
二、在数轴上描出各数
-2 -1/2 5 - -1/5 3
三、比较大小
-6○ -9○9 0○-2 7/8○-8/7 1○-1
-3/4○-1/2 -1/9○-1/8 -○ ○-
四、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答得0分,(一班0分;二班+20分;三班-10分)根据三个班的得分,说说他们答第四题的得分情况。
课后记
第周第 1 课时课时教案编号:4
课题
圆柱的认识
教学
目的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判断能力。
重点
难点
关键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建立空间观念,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
2、现在我们再来研究一种立体图形——圆柱
教师板书:圆柱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指导学生看课本的画面,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2、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3、观察圆柱,弄清各部分名称。
(1)什么叫圆柱的底面?
(2)什么叫圆柱的侧面?
(3)什么叫圆柱的高?
4、利用实物指出底面,侧面和高
5、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