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张澜-张澜与学生们的师生情.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张澜-张澜与学生们的师生情.doc

上传人:hdv678 2018/8/27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张澜-张澜与学生们的师生情.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张澜-张澜与学生们的师生情

朱德与罗瑞卿、张澜、徐冰等在北京。
张澜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杰出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学生遍及四川乃至全和四川省政协主席的任白戈在纪念张澜诞辰110周年的诗中写道:“嘉陵江上一巨人,才高八斗气纵横”,“海内盟员皆后辈,蜀中学子半门生”。1942年张澜70寿辰,黄炎培等好友及门生都来为张澜祝寿。
张澜与朱德
1906年,朱德闻张澜盛名,舍近求远从仪陇到顺庆府中学就读,受教于张澜。
当张澜知道朱德家境贫寒后,对他勉励有加。在张澜的熏陶下,朱德阅读了邹容的《革命军》等书,第一次接触到“革命”二字。张澜后来,在张澜的鼓励下,朱德又进入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学习。
朱德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执弟子礼甚恭,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的老师。抗日战争时期,戎马倥偬中,无论延安中共人士去重庆,还是遇到川军将领,他都要托他们问候老师。1944年林伯渠去重庆参加国共谈判时,他曾托林伯渠将一条延安生产的毛毯带给张澜。
新中国成立后,张澜年老多病,再也不能外出,朱德每次去外地视察回京后,毫无例外,都首先去拜望老师,或请老师到自己家中做客,聊外地的所见所闻,国家的建设发展情况。吃完饭,还搀着老师一起去散步,边走边聊。
张澜去世后,朱德仍然关心他的后代,特别是在最困难的时候。
1973年,“文革”正如火如荼。朱德把张澜的长子张乔啬、女儿张淑延、长孙张正华接到家里,和他们进行了一次亲人般的长谈。最后还问他们有什么困难。
回来后,张乔啬写信将谈话的内容转告给在外地的子女,他们也终于从迷茫中看到希望。
不久邓小平复出,文化大革命出现新转机。此后,张乔啬恢复了工作,补发了工资;在外地当铁路工人,正在挨整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尖子生的二儿子张达华也调到了对口单位。
张澜与罗瑞卿
1922年,张澜复任南充县立中学校长。1923年罗瑞卿进入该校读书。张澜的次子张慕良与罗瑞卿曾是南充大林寺小学先后的同学,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因此,罗瑞卿经常到张澜家,得到张澜的耳提面命。张澜对这个聪明好学的后生寄予希望,送许多进步刊物,使年轻的罗瑞卿接触到救国的道理。
在张澜家里,罗瑞卿见到当时社会上为数并不多的《新青年》、《向导》、《独秀文存》、《新蜀报》等革命的进步报刊。罗瑞卿又向同学推荐,带动了身边的青年。不知不觉,有了一定的领导组织才能,加上他人长得高大,遂成为学生领袖。
1924年5月,军阀何光烈勾结南充地方劣绅秦童怀等抽收“佃当捐”。时任南充中学校长的张澜,立即组织师生集会,声讨何光烈,会后,他还亲自出面去斥责何光烈。同时,让学生领袖罗瑞卿和任白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