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名义账户制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理性选择.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名义账户制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理性选择.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9/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名义账户制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理性选择.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名义账户制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理性选择
摘要:欧亚6国引入“名义账户”制以后ssbbww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本文从13个方面“名义账户”制对中国的适用性问题,认为,“名义账户”制不但可以 t t 8. c o m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中遇到的转型成本的巨大困难,而且与10年前选择半积累制和后来明确“统账结合”模式时的初衷是相吻合的,兼顾到了“社会互济”和“自我保障”即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可以老金给付尤其是缴费“搭便车”问题和在信用体系严重缺失的经济体中导致. com的“行政性的逆向选择”问题,有利于提高缴费的比率和扩大保险的覆盖面。根据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巨大等特殊的国情对可塑性比较强的“名义账户”进行适当
的变形和改造之后,“名义账户”不失为一个可供选择的过渡性制度安排。
1995年以来,自欧亚6国(瑞典、意大利、拉托维亚、波兰、蒙古和吉尔吉斯坦)大胆地引入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之后,基本上完成了从现收现付制向“名义账户”制的平稳过渡,克服了转型成本的难题。几年来的实际8ttt8运行证明,这个会保障模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很可能现收现付制国家转型的一个重要式”。欧亚 6国采用的这个就是费确定型”模式(NDC,下简称“名义账户”制)。所谓“名义账户”制是指现收现付制与积累制、待遇确定型(下简称“DB型”)与缴费确定型(下简称“DC型”)的一种混合模式,它既有某些“DB型现收现付制”的特征,又有“DC型积累制”的某些特征,所以8ttt8,“名义账户”制既可被称为“DC型的现收现付制”模式,也可以“DB型现收现付制”的某种变型。第一,从融资的方式来看,“名义账户”制是建立在现收现付制的基础之上,即社会缴费直接用于支付当前的退休者,但它又不同于传统的 DB型现收现付制,因为8 Tt t 8. com“名义账户”制建立的个人账户只是“名义上”和“模拟的”,不是真正意义上即“资本化”的积累制,可以是“非积累制”。这种“名义账户”制的账户系统仅仅是一种“记账”的管理方式,而不需实际8ttt8存入缴费。第二,从养老金给付的条件和规则来看,虽然个人账户中的资产是“名义”性质的,但在退休时却变得具有真正的实际8ttt8意义,成为记发标准的根本原则。退休金的给付标准严格按“DC型积累制”规则运行,就是说,在领取养老金的时候个人账户中的“名义资产”即刻便被年金化了。来说给付的标准主要取决于记人个人账户缴费的积累、“名义资产”的投资增殖、“名义资产”转成退休年金的计算公式、退休给付指数化的公式等,上述4个因素的合计便可得出<div>养老金给付的总额。
目前学术界对“名义账户”制的优点、局限性、理论渊源等已经有一些
8 tt
讨论“,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文的主要任务是探讨”名义账户“模式对中国的适用性问题。
学术界普遍认为,“名义账户”制对诸如智利和墨西哥等这些已经走上大规模私有化改革道路的国家来说是没有任何
dd dtt. com
吸引力的,因为8 Tt t 8. com这些国家DC型积累模式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其运行效果基本上是成功的;对诸如美国等社保收支情况8 tt t 8. com较好8 t tt o m、现收现付制很成熟、正欲进行私有化或半私有化改革的国家来说大的吸引力,因为8 Tt t 8. t t 8. c o m,而且对它们w.,向“名义账户”制转型与进行“真正”积累制的改革相比
较,前者带来的政治代价并不比后者更小。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名义账户”模式对经济转型国家更具有吸引力,据悉,捷克和俄罗斯等转型国家正在积极探索其可行性问题。有经济学家预测说,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它很有可能DC型积累模式失去往日的吸引力,使人们对其热情逐渐8ttt8降下来;在前计划经济国家尤其在那些***现象比较严重甚至导致. com收支逆向结果的发展中国家很快会流行和效仿起来,在贫穷国家中得到普遍认可的可能于那些富裕的国家。
中国既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经济转型国家。可以说,“名义账户”制对中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适用性。从几个方面
,权衡得失,“名义账户”制对中国是利大于弊的。
1.“名义账户”制可以 t tt o m地解决8t t t 8. c o m转型成本问题。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寿命预期提高等因素所带来的巨大财政负担,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实行的 DB型现收现付制显然是无能为力的,甚至必将导致. com养老制度最终破产。从长期来看,只有向某种DC型积累制转型才是解决8t t t 8. c o m问题的惟一出路。,因为8 Tt t 8. com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SSBBww解决8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