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浅谈训诂之形训.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训诂之形训.doc

上传人:w8888u 2013/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训诂之形训.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训诂之形训
摘要:汉字属于形意文字,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对于理解这个汉字的所表示的意义非常重要。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就开始了。东汉时,许慎在这方面做了创造性的劳动,编纂了《说文解字》,今天我们要分析汉字形体结构来了解词义的训诂学方法,也是在利用《说文》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形训把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来研究,对于探求词的本义,弄清本义引申义的关系,辨别义类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使用不当会产生一些问题且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关键词:形训;古文字分析;《说文》
文章编号:978—7—80712—971—4(2012)01—055—02
形训,又称为以形索义,就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解释字义,从而探索这个字所表示的词的意义,它是根据汉字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训诂方法。
汉字是一种特殊的文字,它和日本的假名音节文字不同,也与拉丁字母的因素文字不同,它属于形意文字,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符号表示一个意义。有些字由一个符号组成,有些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组成,由几个符号组成的字,有的几个符号都表示意义,有的几个符号中有的表义,有的表音。例如:“囚”字是一个“人”在“囗”中,人禁锢在囗里,表示拘禁的意思,而“柏”字,它由“木”和“白”两个符号组成,“木”表示意义,说明它是一种树木,“白”用来注音。这样就使人能够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来了解它们的意义。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对于理解这个汉字的所表示的意义非常重要。东汉时期,许慎在这方面做了创造性的劳动,编纂了《说文解字》,收录了
“止戈为武”、“反正为乏”、“皿虫为蛊”等说法。今天我们要分析汉字形体结构来了解词义的训诂学方法,也是在利用《说文》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小篆分析与形训
许慎的《说文》是为解释小篆而作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探索字的意义,而且汉字由篆而隶,由隶而楷,图画性减弱符号性增强,认识汉字的本义就会越来越困难,《说文》的价值也越大。许慎也是六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把六书理论系统化了,六书里面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都是讲造字法的,形训主要在于分析这四种方法。
(一)象形
象形是象实物之行,是把客观的形体描绘出来,《说文》收象形字365个,这些象形字已经不是纯粹的图画,而是一种表示意义的符号,跟隶书、楷书相比,它们的象形的特征还是要显著一些。例如“日”字的小篆是画一个椭圆形,中间加一点。《说文·日部》:“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囗一,象形”。再如,豆是古代一种盛肉的食器,高脚圆口,有的有盖。小篆上面的一划表示盖。《说文·豆部》:“豆,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这种器皿早已不用,被假借过去表示豆类植物,成了假借字。这些象形字我们看到它的形体就能了解它的意义。
(二)指事
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即指事。古文的
“上”、“下”是两个非常典型的指事字,它们的写法是先画一条横线作基线,然后在这条横线的上面或者下面加指事性的符号,表示位置在上或下。通常把这种字成为符号性的指事字。还有一种是在象形字符号的基础上增加指事符号的指事字。比如“本”、“末”等字。《说文·木部》:“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本”字是在木字画一横表示位置在树的下面。从字的形体分析可以了解,“本”的本义是树干或树根。《诗经·大雅·荡》:“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拔”这里的“本”即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