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魔芋种芋的安全贮藏方法
导读:魔芋种芋贮藏过程中,常因伤口感病和低温冻害引起严重烂种,芋农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贮藏方法。实行留种田制度的地区选择宿地越冬法最为省事稳妥;室外拱棚贮藏法安全性好、投入不高,且可在次春提前催芽移栽,增产效果明显;室内贮藏法适合贮藏量稍大的种植户,其关键是做好预处理和入室后的排湿保温工作。
魔芋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块茎,魔芋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恩施州是全国四大魔芋适宜种植区之一,适种区域超过667 hm2。但是,恩施州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800 m以上,冬季比较寒冷,不利于魔芋种芋贮藏。若魔芋贮藏不当,会导致严重烂种,烂种原因主要有2个:一是在异地调种过程中常造成伤口,伤口未经充分愈合,表面未木栓化,在温度、湿度条件适宜时发生烂种;二是田间或室内温度低于0℃时易遭受低温冻伤。因此种芋安全越冬对魔芋产业非常重要。下面3种魔芋贮藏方法较安全可靠,特别适宜在温度低、湿度高的山区推广。
1 宿地越冬
在魔芋可以自然生长繁育的地区,种芋均可留田越冬。实行留种田制度的地区,这一方法最为省事稳妥。即种芋田的魔芋倒苗后,叶柄基部离层形成后即可进行全田的清洁工作,将杂草、枯叶清除干净后清沟培土。海拔1 000 m以上地区,为安全起见,可在厢面盖草或覆盖薄膜。种芋的行间可套种一季作物,翌年播种时,一边挖、一边选、一边种。
2 室外拱棚贮藏
室外拱棚贮藏技术已在海拔1 400 m的高山地区推广多年,在没有特殊的严寒天气下,种芋都能安全越冬。若冬季遇严寒天气,可以采用下述厢式覆膜越冬贮藏技术;若有特殊严寒,估计棚内土温会降至0℃以下,则要临时增加保温防寒措施(干燥好的种芋几小时内不致受冻)。
厢式覆膜贮藏技术巧妙地利用了冬季地温比气温高且稳定的特点;用提前干燥好的苗床和干土吸湿,增强种芋的耐贮性,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还运用了双层拱棚保温等原理。除安全性好外,投入也不大,2 m宽的膜作1 m宽的厢,中间摆70 cm,每1 m2可摆放25~35 kg种芋, kg种芋的贮藏成本只有几分钱。次年春天可在播种期前20~30天将棚膜打开,向苗床浇水或选雨天揭开膜让其淋湿,湿润后再盖上一层拱膜即可起到拱棚升温催芽作用,经20~30天的升温催芽,待芽长2~3 cm、根开始冒出时即可移栽(提前准备好,做到土等下种),通过催芽移栽一般可提早10~20天出苗,增产10%~20%,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还可在拱棚内晾晒、不必搬动、预处理省力省事、冬季可利用地温和拱膜保温达到防冻的效果。
①培土在魔芋收获前10~15天备好干土。
②选地选向阳处最好靠近翌年种植的田块(便于搬运播种),作苗床并架好拱棚,盖上棚膜,两端敞开,利于防雨、排湿、晒干。若架小拱棚(2 m宽的拱膜),则厢面宽1 m,四周筑15 cm宽、10~15 cm高的土埂,拱第一层膜的竹架长180 cm,拱第二层膜的竹架长200 cm,拱架平立,两层间相距10 cm左右为宜,冬前只需盖
第一层膜,棚内温度下降到5℃以下时再盖第二层膜(大、中棚更好)。在大棚内作苗床,宽窄以方便覆盖和管理为宜,同样提前10~15天架好,敞开两端进行干燥处理。
③摆放种芋和建棚挖种芋时先将棚内干土打碎并作成方便管理的厢,种芋收挖经选择后便可边挖边进棚摆放。种芋要选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