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国家标准《小麦粉、黑麦粉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法》编制说明.doc

格式:doc   大小:28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家标准《小麦粉、黑麦粉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法》编制说明.doc

上传人:wxc6688 2018/9/6 文件大小:28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家标准《小麦粉、黑麦粉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法》编制说明.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家标准
《小麦粉、黑麦粉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法》
编制说明
(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等)
本国家标准的制定是根据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下达的2007年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批准,由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起草单位对国际上相关的标准进行了调研, Method 61-02《米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和76-21《小麦粉、黑麦粉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英文版)。根据我国谷物及淀粉糊化特性,制定《谷物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的技术内容,并到有关单位进行了验证,形成《谷物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征求意见稿),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谷物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送审稿)。
在2008年9月粮食国家标准预审会上, Method 72-21的内容,并建议将《谷物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分为《米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和《小麦粉黑麦粉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两个标准。经讨论后,形成《小麦粉黑麦粉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送审稿)。
(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的对比
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和表述规则按GB/T -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规定的表述方法及要求编写。
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
Method 76-21《小麦粉、黑麦粉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英文版)中的定义的指标。 Method 76-21的文本翻译见附录1。
(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验证试验的分析
对本标准方法进行了在我国的适用性验证实验,主要是用我国试剂、试验用水以及其他设备等对标准是否可行进行验证。结果见表1及图1~7:
表1 面粉的适用性验证试验结果
样品名
峰值粘度(cP)
最低粘度(cP)
崩解值(cP)
最终粘度(cP)
回生值(cP)
峰值时间(min)
糊化温度(℃)
面粉1
2143
1110
1033
2330
1220


2141
1099
1042
2358
1259


面粉2
2188
1248
940
2544
1296


2245
1304
941
2585
1281


面粉3
2117
1045
1072
2376
1331


2085
1021
1064
2361
1340


面粉4
1961
1067
894
2221
1154


1955
1075
880
2245
1170


面粉5
2060
1142
918
235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