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土家族概况.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土家族概况.doc

上传人:170486494 2018/9/14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家族概况.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土家族概况
土家族主要分布于湖南省西部、湖北省西部、重庆市东南以及贵州东北部。人口万人,吉林省有933人。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汉语称为“土家”。土家族先民的史籍称谓较多。秦汉时,称为“廪君种”、“板蛮”、“赛人”等。此后多以地域命族,被称为“酉酉蛮”、“嵝中蛮”、“巴建蛮”、“信州蛮”、“酉阳蛮”等。宋代,出现了区别于武陵地区其他族别而专指土家的“土民”、“土蛮”、“土兵”等名称。以后随着汉族居民大量迁入,“土家”作为族称开始出现。
土家族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源于秦灭巴后,定居于湘、鄂、川、黔的巴人、汉人融合而成;二说根据《复溪州铜柱记》有关记载和土家语与彝语相近以及土家与云南部分彝族风俗相同等现象,认为源于唐中叶之乌蛮。
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分为北部和南部两个方言;无本民族文字。
解放前,土家族地区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织锦艺术是土家妇女的传统工艺。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薯类、麦类等。
土家族文化艺术
神话、传说、故事、诗歌、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绣织等,构成土家族绚丽多彩、独具一格的文化艺术。
神话是土家族最古老的文学,反映了土家族人民对自然现象天真烂漫的幻想,描写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较著名的有《张古老制天与李古老制地》、《狗尾金谷》。有关民族迁徙、节日、英雄人物等传说,流传至今。民间故事多以同邪恶势力斗争和爱情生活为题材,结构完整,情节生动,民族特点鲜明。广泛流传的故事《岩人坡》,塑造了一个反抗黑暗势力,拒绝给财主看病,宁愿死后化为岩石的民间医生的形象,非常感人。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长篇叙事诗《锦鸡》最为著名。
土家族人会编歌,爱唱歌。土家族地区素有“歌的海洋”的美称。土家族人唱的山歌曲调优美动听,旋律朴素无华,感情真挚热烈。山歌分情歌、哭嫁歌、摆手歌、战歌、诉苦歌、劳动歌、盘歌等多种。传统的《摆手舞》、《八宝铜铃舞》、《跳丧舞》古朴刚健,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土家山乡生活气息,每年春节期间,大家聚在村寨中设的“摆手堂”前、举行摆手舞会,有时多达万人之众。土家族地区流行的剧种有西戏、傩愿戏、土地戏、阳戏、土话剧以及影戏、木偶戏等。乐器有唢呐、木叶、“咚咚喹”以及乐器合奏“打家伙”等。“咚咚喹”是土家族具有特色的乐器,用小竹管制成,像笛子,竖着吹,音色柔和悦耳,曲调活泼欢快,为土家族妇女所喜爱。“打家伙”,由四人操打击乐器合奏。
绣织、雕刻、绘画、剪纸、蜡染,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较高的工艺水平。“西兰卡普”是土家妇女借鉴鲜花、羽毛、晚霞和彩虹的自然色谱而精织的特有手工艺品,织工精巧,色彩绚丽,有百余种图案。它和摆手舞一起被称作土家族人民的艺术之花。姑娘婚嫁,娘家少不了要陪送“西兰卡普”。
土家族风俗****惯
住宅:住房
多依山建筑,一般是长方形,三间,中为堂屋。房屋建筑材料,有的以木架屋,房顶盖瓦;有的编竹为墙,茅草为顶。
饮食:以玉米、小米、荞子为主,喜吃酸菜和辣椒。
服饰:男子用青蓝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缠头,喜穿对襟短衫,多纽扣;妇女穿无领开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着八幅罗裙,裙上绣有花纹、图案,有的穿裤,裤脚有两三条花边;老人着大襟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