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土族概况.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土族概况.doc

上传人:fy3986758 2016/7/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族概况.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土族概况土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大约接近 20 万。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和乐都县,部分散居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还有 2 万多人聚居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兰州市永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等地区。其中青海省境内的土族约占全国土族总人口的 85% 。" 土族" 这一族名源于部分土族人自称" 土人",汉、回等兄弟民族也称他们为" 土人"、" 土民"、" 土护家"等; 但另一部分人却一直自称" 蒙古尔"、" 蒙古尔昆"(即" 蒙古人")、" 察汉蒙古尔" (意即" 白蒙古" ,蒙古族也这样称呼土族)等;藏族则称土族为" 霍尔"。" 土人" 在汉语中具有" 土著" 的意思, 但与其祖先吐谷浑之"吐" 似乎有直接关联, 因为吐谷浑在唐朝中期以后称" 吐浑",而"浑" 在蒙古语中是"人" 的意思, 所以到了元朝蒙古人统治时, 汉文史籍中就出现了" 土人" 的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根据土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土族。土族有自己的语言。土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分互助、民和、同仁三个方言区。各方言间只有语音的微小差异。在蒙古语族内, 土语与东乡语、保安语更为接近。土族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 1979 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现正在试用当中。土族基本上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早期的土族,主要信仰原始的萨满教。元末明初, 藏传佛教传入土族地区并得到迅速发展, 特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发展尤为迅速, 土族地区出现了许多格鲁派寺院, 主要有: 互助的佑宁寺、华严寺、金刚寺、曼头寺、章嘉寺、天门寺、松番寺、曲隆寺、吉藏寺、却藏寺,大通的广惠寺、平安寺、松布尕寺、祁家寺、诺木齐寺,民和的朱家寺、文家寺、卡的喀寺、赵木川寺、白家寺、赵家寺, 乐都的金角寺、扎的寺、山城沟寺,同仁的吴屯寺、年都乎寺和甘肃天祝的天堂寺等, 其中以佑宁寺最大,号称" 湟北诸寺之母"( 青海湟水北部地区)。土族人民在信仰藏传佛教的同时, 还保留有早期萨满教的许多成分。青海土族地区的大部分村落都有" 崩康"( 意为十万佛)、敖包( 嘛尼堆)、" 苏克斗"( 意为挡雹阵), 其主要作用是保佑地方平安,风调雨顺,抵挡冰雹灾害。土族每户人家几乎都有一个特定的庭院, 方位靠山向阳, 多为土木结构。房屋多为平顶, 院子当中有一圆槽, 圆槽中间高竖嘛呢旗杆, 旗杆顶端有木刻吉祥物, 杆上悬挂印有六字真言或平安经的蓝白布经幡, 以避邪除灾, 保佑全家四季平安。如今圆槽大多已成为种植花草的花坛。湟水以北的土族村落大多依山傍水, 其显著标志为附近山顶上的敖包和山壑上挂着的五色布做的" 加达尔"。村前村后的山被视为神山。村庄最高点有寺庙,红墙蓝瓦、树林环抱,为供奉护法神的场所,是全村宗教活动的中心。土族服饰比较独特。土族男女的上衣大都配有绣花高领。妇女服饰以五彩花袖衫最具代表性。花袖衫一般为小领斜襟, 两袖用红、黄、绿、紫、蓝五色彩布拼成, 衣袍腰间还配有一条彩带, 带子两头有刺绣的花鸟鱼虫云纹图案。男子在高领白短褂外套深色长袍,腰系绿花带,头戴毡帽。土族饮食以青稞、小麦、土豆为主,至今仍保留着牧业时期的痕迹,如喜喝奶茶、吃手把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