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8/9/15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现今社会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日趋成为热点。良好的心理健康它表现为:有良好的意志;积极的情绪;对现实的态度(如分享、谦让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分享”不仅仅属于社会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它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享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意义重大。国外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问题也特别重视,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曾提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创始人马斯洛也提出注重友谊和爱心。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儿童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近几年来,家庭居室独门独户化,也为幼儿“独占”、“独享”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在实践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他们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由此造成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而这一切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
影响分享行为的因素有1、家庭因素,2、孩子自身的心理因素。在家庭因素方面,家庭生活的核心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儿童生活环境的优化,但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及互爱互让的经验和相应的训练。孩子自身的心理因素方面,幼儿期的孩子,尤其是小、中班的孩子,他们正处在身体、才智迅速增长的时期。随着他们的体力、活动范围和活动量的增加,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日益增强,对新鲜事物很敏感,但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感还处于较低阶级。根据这样的情况,我们拟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分享行为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表现,它会使孩子显得很有大气,我们的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
而我们就应该培养出这样的人。我在教学中发现孩子普遍存在自私、不愿与别人分享的问题。本研究从我的工作实践出发,探讨对这些孩子教育教养方法,可以更好的指导幼儿教育工作。
内容:
培养幼儿的分享品质的途径是多样的,应该把握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这两条途径开展工作的。1、幼儿园教育:精选的教学内容,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轻松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