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论《文心雕龙#183;知音》中的知音诠释.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论《文心雕龙#183;知音》中的知音诠释.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9/21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论《文心雕龙#183;知音》中的知音诠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论《文心雕龙#183;知音》中的知音诠释
摘要:几千年来,寻求知音一直是文人墨客心底最炽热的渴望,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知音难逢更是感慨自古文人相轻的症结之所在。本文旨在探讨知音之难的原因,和成其为一个知音该具备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知音在文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地位。关键词:知音文人文学鉴赏《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鲁迅先生曾经把《文心雕龙》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提并论,可见其地位之高。此书共五十篇,《知音》是第48篇,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鉴赏专论。《知音》为我们展示了知音之难的原因以及如何成为一个知音必须具备的条件。一, 对知音的诠释音,《说文音部》中:声也,声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宫商角徵羽,声也;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正字通音部》中音即乐也。可见,音和音乐,音律相关,从上来看,知音一词,则是指通晓音律。刘勰以《知音》作为文学鉴赏专论的论题,想必自有深意。知音的典故出自《列子汤问》,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曲每奏终,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高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声哉。不管伯牙的琴声如何变化,子期都能闻声而见其心,一曲《高山流水》就是子期为伯牙知音的最好例证。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再鼓琴,认为世无赏音之人,可见其对于知己失去的痛心和自己心灵相契合之人不再后断弦绝琴的无奈。伯牙终有子期懂过他,成为他琴声上的知音。懂得他的音乐,能够听得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仅是欣赏,更有透过琴声直达伯乐内心深处戚戚焉之处,夫复何求!但大多数的文人墨客悲叹知音其难哉,这也是刘勰以《知音》作为文学鉴赏专论之题的要义了。二,知音之难的表现《知音》开篇便是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不看下文,仅是这开篇的三呼知音之难便能看出知音何其少,何其难。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孟浩然有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的于江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以上种种,都是对于知音的一种渴求,知音之难也成为文人们抒发苦闷无人欣赏,正确评论自己的无可奈何之情。知音难,是整个中国历史都存在的,寻求一个于心有戚戚焉的知音。纪昀曾评曰难字一篇之骨,从某种意义上,更加彰显了知音之难,也更加能够说明刘勰开篇便是直呼知音其难哉,难在情理之中。三,知音难逢的原因。自古以来,文人都在感叹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文人对于知音的渴求无异于男子对于心仪的女子那般炽热。士为知己者死,但千年以来,知音袅袅。故此,刘勰在文学鉴赏专著中,明确指出造成知音难逢的原因。音实难知,知实难逢。一,贱同而思古。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知音作为一个正确的评论者和鉴赏家的身份去阅读文人的做作品。当知音都为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连鉴照洞明的秦皇汉武也贵古贱今,更何况其他的评论家,他们往往在文学鉴赏中存在着重古轻今之心理,故同时代的文人如何能够遇到真正懂自己的知音呢,唯有高呼知音之难。二,崇己抑人。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