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土族的民间文学概况.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土族的民间文学概况.docx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8/9/24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族的民间文学概况.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土族的民间文学概况
     土族的民间文学,是以口头相传下来的。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搜集、整理了部分土族口头文学。这些作品大多生动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与恶势力搏斗的勇敢精神。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土族民间文学按其内容和体裁分,可分为叙事诗、传说故事、寓言等。
     叙事诗:以叙事为主的土族诗歌,在土族民间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有《拉仁布与吉门索》、《登登玛秀》、《祁家延西》、《洛桑王子》等。其中《拉仁布与吉门索》流传最为广泛,是土族人民最主要的一首叙事长诗,人们称之为叙事长诗中的感情悲剧,对黑暗的封建社会提出了有力的控诉。
     传说故事和寓言:传说故事有揭露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剥削的《气杀狗地主》、《红水沟》;有反映土族人民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同残害的罪恶势力作斗争的《黑马张三歌》、《花牛犊》等;也有表现青年男女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奋起反抗不今偶的宗教道德观念的束缚,蔑视权贵的《孔雀》。寓言有《红毛狐狸和黄眼狼》、《凤凰和麻雀》。童话有《饥寒歌》。这些寓言和童话以物喻理、含蓄、幽默、通俗、易懂、富有哲理性、影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土族民间文学中广泛地吸收了各兄弟民族的创作,汉族的《兰桥相会》、《秦香莲》等,在土族地区较为流行。
    土族人民的刺绣艺术明显得表现在对服饰的精心装饰上。土族妇女喜欢在衣服袖头和下边绣上各种花纹图案,土族男青年胸前大都有块四寸见方的刺绣图案,上面绣着五辫梅、转魁子、太极图等。土族的长腰带和裤带头、烟包、衣领上,一般都绣一种有四方连续图案,叫富贵不断头,不仅有民族风格,而且非常鲜艳华丽。在鞋上绣云子花,花纹细致匀称,色彩艳丽。土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就学****这种手艺。在刺绣艺术上土族也吸取了汉族的艺术传统,如民和土族青年,都喜欢勒花围肚,上面绣有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土族的刺绣独具一格,美观大方,朴素耐久.
     土族民间文学:歌谣、叙事诗、神话、童话、故事、寓言、谚语等
     土族儿女能歌善舞,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文学艺术。土族民间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有歌谣、叙事诗、神话、童话、故事、寓言、谚语等,是中华文苑百花中一校别有芳馨的奇葩。
歌谣
  土族谚语说,“饭可一天不吃,歌不可一日不唱。”在土族之乡,不仅逢年过节、婚嫁喜宴之时,合庄和四方亲友老少闲集,载歌载舞以表达庆贺和祝福之情,即在平日田间劳作、山林牧樵、路上行走,无不即兴讴歌,抒发性灵。尤其是在各地定期举行的传统庙会、集会上,土族儿女身着鲜丽的民族服饰,不远百里前来赶会赛歌。一时花事如锦,歌声如潮,往往通宵达旦,尽兴方散。土族之乡,享有高原歌舞之乡的美誉。
    土族传统歌谣内容丰富,题材广阔,生动而又形象地反映了土族人民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意识。早期的土族歌谣,一般多用土语演唱,而后逐渐演变为用土语、藏语、汉语等数种语言演唱,也有用一句土语相间一句藏语或汉语混合演唱的。这是土族传统歌谣的主要特色之一。它的发展和演变,在某种意义上显示了土族人民是善于汲取其它兄弟民族的文化营养,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的。
     按照土族的传统****俗,土族歌谣可分为家曲和野曲两大类,其曲调和内容迥然有别。
     家曲是指在家里或庄子上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