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关心农场动物.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心农场动物.doc

上传人:lxydx 2015/9/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心农场动物.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心农场动物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动物保护已不仅限于常识的范围,它是动物学、生态学、畜牧学、动物行为学、兽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同时还涉及法学、伦理学及社会学等领域,是正在发展中的一门科学。
动物保护的概念分两层内容,一是为了人类生存的利益,保护物种资源或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比如野生动物保护,其考虑的理论依据是生态伦理与环境保护理论。二是,从动物的角度出发,保护动物免受身体损伤、疾病折磨和精神痛苦等,减少人为的活动对动物造成的直接伤害。也可以认为是动物的保健和福利,也就是动物的康乐。它是动物福利学、兽医学和动物卫生学交叉形成的新领域。而且包括伦理、道德等社会科学内容,考虑的理论依据是动物权利论与动物福利论。它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家养动物,像农场动物、皮毛动物、动物园动物、实验动物和马戏团动物等都属于这一层内容关心的范畴。因此,概括来讲,满足家养动物的福利的要求,可以简单总结为五个方面:
①生理的:比如食物、温度范围、光线的要求;
②环境的:比如拥有足够的空间、远离猎食动物的庇护所等;
③行为的:比如筑巢、冬眠、觅食的要求;
④心理的:比如免于枯燥、有刺激的要求;
⑤社会的:比如独居或群居、求偶的要求。

动物福利在中国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动物福利学,可以说既是一种超前的学科,又不是多么超前的意识。说它是超前的学科,是因为它在基于综合学科的基础上,从人道的关怀与伦理的考虑出发,将道德的思考从人类自身扩展到一切有感知能力的生物身上,这是了不起的进步;说它又不是多么超前的意识,因为善待动物是中国人历来的文化传统,孟子就曾说过,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古文讲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个生,不仅是指人的生命,也包括动物的生命。有的时候善待动物的前提条件并非多么深厚的经济基础或物质基础,它更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的存在。而这种情感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拥有的,因此说动物福利并不是多么超前的意识。
但是有很多人却不以为然,认为动物福利是个奢侈品,中国那么多人的问题还解决不了,谁有闲工夫去管动物?把人的经济搞上去了,人们富裕了,不是才有余力关心动物吗?我们说,这些话有的时候是对的,有的时候也不尽然。
如果经济水平真的和我们对待动物的好坏成正比的话,那么生活贫困的人,对动物就没有情感了吗?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的一位朋友老家在江西农村,自小家境清贫,一次他淘气,掏了几个鸟蛋回家,用来改善当天的晚餐。然而被妈妈见到了,只给他讲了一句话:孩子,把小鸟和鸟蛋送回去吧,鸟妈妈回家看不到孩子会难过。这个农村妇女就是用一个母亲的感受去体会动物的感受的,这是一份非常朴素的情感,一种自发的人性。我们也可以看到身边很多人喜爱动物都是出自天性,尤其是孩子,绝大多数孩子对动物都非常亲近,所以说关爱动物是人类天性的流露,是一种情感的本能,和外在的物质原本没有太多的关系。
因此,决定我们善待动物与否的先决条件,不是经济水平,而是我们还有没有拥有这份情感的能力。经济水平也不是评判万事万物的唯一的标准,尤其是对关乎道德和伦理的问题而言。

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农场动物?

对动物漠不关心的人,是因为从来没有思考过比如像动物对我们来说究竟有多要紧?为什么它们应该被关心?甚至它们是否根本就无关紧要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那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