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SAP发票校验容差是指收货金额与发票金额的差异,容差类型有很多种:
序号
容差
名称
1
PP
价格变化---单价差异
2
DQ
超出金额: 数量偏差–发票与收货数量差异
3
BW
采购订单价格单位差异的百分率(GR在IR之前)
PO价格的单位(双单位)计算发票与收货数量差异
4
BR
采购订单价格单位差异的百分率(发票与订单数量)
5
PS
价格差异: 估计价格--估价差异
6
BD
自动形成小的差异--发票抬头余额容差
7
AP
有订单参考项的金额—行项目总金额容差,需要激活行项目检查
8
AN
没有订单参考项的金额—直接调整物料价格容差,需激活行项目检查
9
DW
当GR数量=零时的数量变式—无收货允许发票价值
10
KW
根据条件值的容差—交货成本容差
11
LA
汇总性银行采购订单的数量—框架订单总差异
12
LD
超过总括 PO 时间限制---时间差异,控制有效期
13
ST
日期偏差(值x天数)—时间差异,控制提前付款
14
VP
移动平均价格差异—移动平均价与发票单价差异
如果在发票校验过程中,差异金额超出了上面设置的容差范围,那系统会报出警告或者错误信息(用户定制),并且冻结发票,不允许直接付款;
配置发票的容差用事务码OMR6,下面主要介绍一下这些容差在SAP发票校验中的应用;
1、PP:这个是发票校验的价格差异;
就是PO的单价与发票校验的单价出现差异;假设PP容差设定为上下浮动10%,如下图:
假设PO单价为150,那么发票单价为155时,校验的结果为:
价格差异5元,在容差范围之内,报绿灯信息,表示发票校验通过;
如果发票单价为175时,校验的结果为:
价格差异25元,不在容差范围之内,报黄灯信息,发票会冻结,报出的警告信息为:
2、DQ:发票校验的数量差异;
就是发票校验的数量可以与收货数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测试这个容差时,需要把M8 504消息设置为警告(正常情况,这个消息号是错误的,是为了控制未收货就发票校验了);
假设DQ的容差设置为:
注意:所有容差只能设置金额和百分比;这里我们按百分比设定一个10%的上限;假设PO收货数量为10个,如果发票数量为11个,校验的结果为:
发票数量为11个,在允许的容差范围之内,校验通过;
如果发票数量为12个,不在允许的容差范围之内,校验报警告信息;
报出的具体警告信息为:
也就是说数量超过了DQ设定的容差,才会报出警告信息;
3、BW:按PO价格的单位,计算收货数量与发票数量的差异;
这个一般是针对PO中出现两个单位,一个是PO单位,一个是PO价格单位,这里要校验的就是按PO价格单位计算的数量差异;假设BW的容差设定为:
BW只是校验数量,不存在金额的;
假设PO的数量为5PC,PO价格单位是KG,PO中两单位的换算比率是1:5,如下图:
假设正常MIGO收货,收货后如下图:
然后发票校验,MIRO:
假设发票校验时,按PO价格单位的数量是26个,如下图:
PO价格单位26个,在允许的容差范围之内,发票校验通过;
假设发票校验时,按PO价格单位的数量是27个,如下图:
PO价格单位27个,超过了7%的容差范围,发票校验警告信息,具体的信息为:
4、BR:按PO价格的单位,计算PO数量与发票数量的差异;
这个容差和BW类似,一个是基于收货的发票校验,一个是基于PO的发票校验;
5、PS:按估价价格计算的差异;
如果PO中的价格标识了估价,在PO项目明细的条件控制页面,如下图:
 
那PP容差就不起作用了,要设定PS的容差;判定的原理和PP容差类似,不多介绍;
6、BD: 就是小差异;
发票校验允许实际发票金额与收货数量存在一定的尾差,可以直接过账到某个科目;不需要再具体调整某个PO项目,如下图:
这个设置很简单,只有一个金额,注意这个的差异是MIRO校验时抬头金额与项目明细金额的差异,不是收货金额与发票金额的差异;
 假设PO收货金额150,发票校验金额160,如下图:
尾差是10元,在容差范围之内,校验通过;
假设PO收货金额150,发票校验金额161,如下图:
尾差是11元,在容差范围之外,校验不通过;
7、AP: 有PO参考的行项目允许的最大金额;
这个是设定每个PO行项目的最大金额,如果超过这个容差,就对发票冻结,但不会对发票出具警告或者错误信息;
要设定这个容差之前,需要激活行项目检查,事务码OMRI,设定行项目金额检查
可以根据公司代码、行项目类别和是否收货相关,设定容差检查;
事务码SM30维护表V_169P_PA,按公司代码激活行项目检查;
设定AP容差:
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