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第1.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第1.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9/27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第1.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与反***的经济学思考|第1
内容显示中
( 一) 减少行政干预和行政审批,铲除寻租活动的基础
我们根据经济学的分析指出,行政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广泛干预,即寻租环境的存在是***产生的重要根源。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为了从根本上治理***,要在消除寻租活动赖以存在的环境,即减少行政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上下功夫。2000年尉健行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为了从源头上反***,要尽量减少行政审批。这个提法抓到了问题的关键。后来,中纪委第三次全会的公报也提出了从源头上反***要尽量减少行政审批。中纪委的这一决定是与现代经济学对寻租活动的理论分析完全一致的。
对于行政审批与***的关系,常常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加强审批是抑制***的有力手段。其实正像寻租理论告诉我们的,事情恰恰相反,增加一道审批就增加了一项新的寻租可能性。以股市的情况为例,有些人想用加强省级推荐和实质性审批的办法来抑制上市过程中的舞弊、诈骗活动,一个公司要上市,要经过管理机关的多道审批,由此把申请上市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多环节的寻租过程,所需付出的寻租成本也规模巨大。中国的证券市场曾经有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就是一个已经资不抵债的空壳上市公司的名号( 所谓“壳资源”) 要卖几千万元。原因很简单,走当时法定的审批程序所需付出的机会成本,即打点各方的费用也高达几千万元。
在中纪委三次全会公报的影响下,减少行政审批成为去年“两会”的一项中心议题,各级党政领导纷纷提出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一年过去了,各部门和各地区都公布了自己已经取消了多少项行政审批。不过也有一种议论,认为有些地方公布的成绩有水分。例如取消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审批项目,却把重要的审批项目保留下来。还有一种情况是本部门取消了,别的部门又给加上了。这些议论要引起重视,再接再厉,把减少行政审批的工作进行到底。
( 二)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使之到位
国企改革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布局调整,放中放小和退出非战略性行业;另一方面是实现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制。就前一方面而言,现在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还需要继续努力。就后一方面而言,需要改变目前这种把国有企业的核心资产剥离出来建立上市公司,而把非核心资产留在母公司,让母公司( 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 作为“授权投资机构”行使国有股权的做法。因为这样做只是把运作性公司( 子公司) 这一级的所有权明确了,但授权投资机构作为控股母公司并没有实现所有者在位,相反往往形成所谓
“内部人控制下一股独大”的“掏空机制”。建议:无论以存续企业为基础建立的母公司,还是以核心资产为基础建立的上市公司都直接由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全权代表国家掌握企业中的国有财产权,按照《公司法》行使股东的权力。
( 三) 建立健全法治
现在,我们处理***问题常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进行专案审查,另一种是发动严打运动。我认为,这两种办法并不是有效的,今后我们还是要把反腐斗争纳入法治的轨道。法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实现法制化,广义则是指法的统治。法制化,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这就是说,不是用个别的措施专题处理***案件,而是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否则,容易形成少数办案人员疲于奔命地到处救火的被动状态。进一步说,是要像十五大所要求的那样,建立法治。这就是说,宪法和法律至上,一切团体和个人都服从法律,首先是宪法。
建立法治对我们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