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部分环境伦理观
概论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是当代人有感于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恶化日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一种生存选择,而且是标志着人类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人类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革,是同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分不开的。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价值取向问题。
环境伦理构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一)由来
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防止自然环境的破坏。
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人类粗暴对待自然界的结果。
环境问题的治理首先要从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做起。建立新型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环境提供场所与资源
地球史、自然史、人类史
人类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构成、生物学规律
社会意识存在物,认识和改造自然
结论:
人类依靠自然、改变自然
改造自然、依赖自然
变革自然须顺应自然
控制与支配自然且受自然约束
必须注意克服两种片面观点:
生态唯意志主义
生态唯自然主义
人类经历的三种社会形态:
渔猎社会:300万年,获取食物,屈服于自然
农业社会:1万年,农业和畜牧业
愚公移山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吕氏春秋: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周礼:天地之所合,四时之交也,风雨之所合,阴阳之交也,然则百物阜安
天人合一
协调、适应
工业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人类中心主义
征服自然、改变自然
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当代的环境问题的深层根源,主要表现为:
集团利己主义、代际利己主义、人类主宰论、粗鄙的物质主义和庸俗的消费主义、科学万能论与盲目的乐观主义。
1)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
社会物质产品空前丰富
严重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2)环境问题的原因:人类没有正确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
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明
3)生态文明的特点:
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尊重与顺从
生态文明的科学理论依据
现代系统论和全球生态学
地球是一个自组织的生态系统,复杂多样且对立统一
人类社会及其活动只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人类的命运与地球圈的命运紧密联系:适应与责任
人类的责任
价值观上的新认识:自然的价值<br罗尔斯顿指出:
环境伦理学的根本要求就是保护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在理论上,它的根本要求是确立意义深远的价值理论
以此为它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