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上青古道,我们来了!
岁值九九,一个天气阴沉的周日下午,翠色欲流的一片丘陵地区,百余人正沿着一条坎坷崎岖的石路前行。队伍拉得很长,一些孩子冲在前面,其次是男性,女性及另一些孩子们则在后面。这是哪里?他们在干什么?原来,这是绍兴县南部几个镇交界处的一条常被驴友们光顾的由石头砌成的翻山徒步线――上青古道。今天,来自柯桥、绍兴的几百人在平水镇一处志愿者林场植完树后,来到这里,放松身心,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徒步队伍分为两批,一批从绍甘线附近出发,另一批则从王坛、稽东的方向出发。我们六人――我一家三口、舅妈、表妹和她的同学杨雅如,把车放在第一批大部队,浩浩荡荡地进发了。
我以跑步速度左拐又插,很快冲到队伍前面。这时,我旁边几个人都是与我年龄相仿的小学生,我问他们:“前面还有人吗?”回答是:“没有了!”就这样,我们成了百余人的前哨。古道渐渐如山,左右两边的景色也愈发青翠,不知名的杂树歪歪斜斜与青翠挺拔的翠竹相映成趣。面对美景,我不禁扯开嗓子“欧――”地叫起来,回声在山谷间荡漾,还引来下面人“哎――”的回应。就在我与后面的人“对山歌”时,三男一女经常在一个“领头羊”叔叔的带领下开始狂奔,我也不甘落后,便也快步追上。就这样,跑一阵停一阵,一开始后面的两个叔叔还能偶尔看到我们,后来就淡出我们的视线之外,只是在拐弯时才见到他们在我们的脚下努力向上走。于是我又亮起了歌喉,还不忘说:
“后面的美女、帅哥,快点跟上啊!”喊完后自己都忍不住笑起来。脚下那阿姨没好气地说:“你还有力气喊啊?”我则隐隐约约听到妹妹她们呼唤我的声音,时近时远。又爬了好一会儿,一座山间寺庙出现在我们的十几米上空。一位爬过这个古道的男孩子说:“到了那座寺庙,就离山顶不远了。”我抬头一望,果然,山顶就在几十米的上方了。于是,我们加快速度,经过几次奔跑,几次休息,总算来到了寺庙前。
正当我观察这个有点破旧,但是又像是新刷了油漆的寺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来到我面前――原来是老爸,他也追上来了。我向他挥挥手,他也笑着向我挥挥手。我不禁想起了去年暑假,老爸公司到大连青岛旅游,爬崂山时,也是我和老爸冲在最前面。老爸为了减轻我的负担,还拿走了我的食品包,我更是轻装上阵,继续向前。不久,我看到了两条山脊的中间露出了亮光――那一定是古道的最顶端!这时竟然还传来一阵狗吠,先前那个男孩对我说:“山顶还住着人家呢,现在我们已经听到他家的狗叫声了!”我不禁更加快了步伐。我紧随一直领先的一个男生,第二个冲到山顶!后面三人紧随而至,过了20秒后,老爸以第六的成绩出现了,不过他是大人里的第一呢。攀至山顶,望着山那边青翠的,深不见底的竹林,我情不自禁地大吼起来:“啊!啊!……”
此情此景,不正是《兰亭序》中描写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就差“清流激喘,映带左右”了。我们在山顶歇了一会儿,一直冲在最前面的那个男生已经翻山向山下走去了。我也想跟下去,但是老爸说道:“我们的车停在那边,如果翻倒山下,到时候怎么取车呢?”这时,大部队已经开始陆续登上了山顶。妈妈她们的电话来了,
哈哈,那些“娘子军”还在半山腰呢!老爸接完电话后说:“她们可能上不来了,而且肚子饿了,看来我们得去接应她们了。”于是我们开始原路返回,过了一会儿,终于看到几个弯下面的妹妹,我大叫:“你们还有一点路就到了,还要加油吗?”舅妈和杨雅如当即同意,妈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