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
名称
《蜀相》
执教者
周萍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14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目的是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宗旨,感受意蕴美和情感美,此所谓“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杜甫的《蜀相》安排在知人论世板块,通过学、为人、环境、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学会“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学情分析
作为一名高二的学生来说,已经简单了解了把握诗歌主旨和情感的方法,而杜甫的《蜀相》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来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进一步对作者的心境作全面的探究,最终充分理解杜甫作此诗的用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朗读和想象,进一步激发对作者忧国忧民崇高精神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寻”“自”“空”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难点
通过朗读和想象,进一步激发对作者忧国忧民崇高精神的崇敬之情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了解诗歌感伤、叹惋的基调,熟读成诵。
采用三听三读的方法,把握基调,读出感情,教师指导
整体感知,把握全诗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师及时点评、总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讲述诸葛亮的生平和功绩,趣味穿插孔明灯、木牛流马、八阵图等发明,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课堂展示自己搜集的杜甫的个人资料和写作背景,并配有旁白,如:这个人有“诗圣”之美誉,有“三吏”、“三别”的作品,等
既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感受学习成功的机会。
把握基调
熟读成诵
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范读,让学生感受诗歌基调
学生自读,听范读,自己给《蜀相》诗句划分节拍
三听三读,感受基调把握感情
整体感知
把握内容
1、课堂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2、引导学生从诵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既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蕴涵,又提高了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
学生通过上一环节的朗读,自行归纳诗的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的方法,进行诗歌内容整体把握的能力
品味鉴赏
合作探究
设计学生探究的问题:1、在首联当中,哪些词语用得比较传神,有何作用?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3、这两句诗为什么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小组代表课堂展示讨论的成果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总结“炼字”型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比较鉴赏
拓展延伸
比较《武侯庙》和本诗,说说二者在思想感情表达方面有何异同?
从思想情感上看,《武侯庙》显得太过冷清,而《蜀相》满怀痛惜与悲怆。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壮志未酬的悲慨未在《武侯庙》中体现。
学生从思想情感上分析诗歌以及炼字型
《武侯庙》和《蜀相》两首诗中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