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虚假新闻管理的研究综述
摘要:新闻的真实性就如同新闻的生命, 因此, 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 也是最高要求 。
坚持新闻真实性对于传媒塑造良好的美誉度和公信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几年, 我国新闻媒体竞争
已经相当激烈, 个别媒体甚至不顾原则利用虚假新闻进行不正当竞争 。从目前的情况看, 虚假新闻的发
展趋势不容忽视 。在对虚假新闻管理的文献研究中, 本文主要针对虚假新闻的界定 、产生原因及虚假新
闻管理这几部分内容将有关学者的文献和观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
关键词: 新闻媒介;虚假新闻;新闻管理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虚假新闻的定义
我国学者对“新闻”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期间,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都对
新闻下过定义。但总体来说,绝大多数学者都把“新闻”归结到“报道”或“信息”的范
畴。“虚假新闻”与“新闻”的概念相关,学者们同样把它归纳在“报道”或“信息”的
范畴内。根据学者们的论述,之所以称这类新闻为“虚假新闻” ,是由于此类“报道”和
“信息”并不符合客观事实,是不真实的。
1. 新闻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新闻进行了两种解释:一种是“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
台等报道的消息。”另一种是“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
[1] 1402
李良荣在《新闻学概论》中指出,在新闻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并行不悖的两种
新闻的定义,它们分别是“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 25
和“新闻是新近实事变动的
信息”。 [2] 25
2. 虚假新闻的定义
李良荣教授认为,虚假新闻和新闻失实,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即都违反了新闻真实性
原则。李良荣教授在《新闻学概论》一书中提到,新闻的真实性包括两个层次的要求,一
是要求新闻的具体真实,就是要求报道的事实必须准确无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过程等等; 二是总体真实, 即新闻报道要从事实总体上、 从事是的内在联系中把握真实,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所以,如果达不到以上两个要求,就为虚假新闻。
[2] 230
(二)虚假新闻的特点
新闻的定义直接反映了新闻“真”和“新”这两个基本特点。很多学者认为,与新闻
真实性相悖的虚假新闻的特点,自然是“虚”和“假”了。
(三)虚假新闻的管理
目前还没有学者专门对虚假新闻的管理这一概念进行专门的界定和研究。但根据黎明
在《公共管理学》中对公共物品的论述和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中对大众传媒的一些涉
及到虚假新闻外延的论述,可以认为虚假新闻属于社会准公共物品范畴。因此,对虚假新
闻的管理的问题就属于公共管理范畴的问题。
二、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根据学者的论述,与社会整体环境有关的不可控原因属于外部原因。其中,社会环境
和政治环境是最大的外部原因。
1 .社会原因
本文综合归纳各学者对产生虚假新闻的社会原因的研究,把学者们在文献中涉及受众
媒介素养、社会心理、传统思维方式以及社会风气包括党风等方面的原因归为社会原因。
舒云、项国雄在《假新闻事件的起因及对策》一文中指出: “当今的受众,尤其是年
轻一代,喜欢追求新奇、刺激幽默风趣甚至是低俗化色情、暴力、血腥等方面的信息” 。
[7]
2. 政治原因
目前,把虚假新闻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