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自考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提示考点精解(二)记叙文类课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40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自考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提示考点精解(二)记叙文类课文.docx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8/10/20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自考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提示考点精解(二)记叙文类课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二)记叙文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本文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本文记载了春秋初年郑国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也是郑庄公家庭内部为争夺王位而发生的一
场政治斗争。这篇记事散文情节结构颇具戏剧性,有一个序幕一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一尾
声。序幕:庄公寤生,姜氏欲立共叔段,挑起了对君位的争夺。开端:庄公继位,姜氏为共叔段请
制、请京。发展:共叔段扩展势力,一直扩展到廪延。高潮:共叔段准备袭击郑都,姜氏将为内应,
庄公出兵伐京。结局:共叔段失败,出奔共,庄公将姜氏安置于城颍。尾声:颍考叔献计,庄公母
子隧中相见。

郑庄公是春秋初期郑国的国君,其性格特征是:阴险狡诈,老谋深算,工于心计。如庄公即位
之初,姜氏为共叔段请制,庄公明明是担心弟弟据险叛乱,表面上却以关心弟弟为借口婉言拒绝。
后来共叔段不断扩展势力,庄公欲擒故纵,助长共叔段的野心,诱使其阴谋不断暴露,最后给以致
命的一击,彻底解决了心头之患。共叔段贪婪狂妄、得寸进尺、愚昧无知;姜氏褊狭昏聩在文中表
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详细描写了骨肉纷争的始末,人物之间的矛盾起因和演化过程,而对战争经过则简略带
过,只交代结果,这样就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揭示了春秋乱世统治集团内部尔虞我诈的斗争。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其整理编订者是西汉刘向。

冯谖的所谓“焚券市义”,实际上是一种争取民心的活动。冯谖比较清醒地认识到孟尝君虽
然当时是势位显赫,但是如果“不抚爱子其民”,就会失去民心,一旦在统治者内部的倾轧当中失
去势力,那就无立足之地了。冯谖的这种焚券市义的动机,虽然仍属于为统治者孟尝君着想,但
也体现出他对人民力量的认识,他认识到争取民心对巩固贵族统治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深谋远虑,深谙民本思想;机智果敢,胆识超人。

文章在刻画人物时,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可收到出奇制胜、意想不到的艺术效
果。文章在塑造冯谖时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一开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冯谖是个无一技之
长又贪得无厌的平庸之辈,他“贫乏不能自存”寄食于孟尝君门下,受到“食以草具”的待遇。他
三次弹铗而歌,再三提出生活方面的要求,反映他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凡的气概。到孟尝君征
求门下食客有谁能为他去薛收债时,冯谖却“署曰:‘能”’,孟尝君对他态度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是一道曲折。冯谖在薛地为孟尝君收债和回齐复命的情况,反映了他有胆有识,处事果敢迅
速。但当孟尝君知道冯谖以债为他市义时,心里“不悦”了。这又是一道曲折。直到孟尝君“就
国于薛”时,才认识到冯谖为他“市义”的意义,因而由衷称赞冯谖。这又是一道曲折。这时冯谖
提醒他“未能高枕而卧”,主动提出“为君复凿二窟”,为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创造了足够的条
件。通过上述曲折的情节,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出冯谖的政治识见和长于计谋的才能。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李将军列传》
《史记》

本文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
史,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共一百三十篇。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成功地塑造了飞将军李广的英雄形象,从三个方面刻画了李广:(1)智勇双全,勇敢
机智、胆识过人、精于骑射、武艺超群。例如“上郡遭遇战”充分表明了李广临危不惧、善察敌情、
射技超人的大将之才;“右北平以四千对四万敌之战”表现了李广智勇双全、机智果敢、胆识过人
的特点。(2)身先士卒、体恤下属、治军简易、宽缓不苛。例如李广与程不识对比一段,突出了他
的治军简易、号令不烦。又如李广行军至缺粮断水的地方,“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
不尽食,广不尝食”,突出了他的爱兵如子的大将风度。(3)终生不遇,自首未封,却依然转战疆
场为国尽忠,例如最后随卫青出击一战。

本文通过对李广这样一个悲剧英雄人物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名将的衷心倾慕,揭露
和批判了汉统治者妒贤嫉能、任人唯亲以及不合理的军功制度,同时,也寄寓了作者对自己身世
的慨叹。

文章围绕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进行剪裁安排,突出主干,详略得当,反映李广形象主要特点
处则详细记叙,次要处则略写。

主要对比有三处:
其一,李广与匈奴射雕者的对比。作用是突出了李广的善射。
其二,李广和程不识的对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