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
2005学年下学期
授课教师
杨径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
吴和平
教学课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课时
授课时间
11月14日
11月15日
11月16日
11月17日
11月18日
月日
星期一
星期三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
授课对象
04级临床医学专业
班级
9-12
5-8
1 -4
17-20
13-16
目的要求
1、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病变分期及继发改变
3、熟悉主要脏器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病变分期及继发改变。
教法与
学法
1、密切联系总论部分,启发同学们将总论的知识用于各论。
2、密切联系临床,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病变来解释病人出现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3、采用提问式、启发式教学。
4、列举病例,既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型
理论课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
内容
与
时间
分配
。 35min
。40min
复习
思考题
试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病变分期及继发改变。
参考资料
1、吴和平、李晓阳主编.《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2004
2、(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3、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 2004
5、叶任高、 2004
6、 2001
自评
本次课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密切联系临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临床实例讲授,从病例中提出问题,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r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1. 高脂血症(hyperlipemia)
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血症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
白(VLDL)apoB 持续增高;HDL,apoA-1减低
2. 高血压
3. 吸烟
4. 性别
5. 糖尿病
6. 遗传因素
(二)发病机制
、炎症学说:被多数学者接受
(1) 脂质的作用 LDL氧化后具有细胞毒性
(2) 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3) 单核细胞的作用
(4) 平滑肌的作用:SMC增生,功能转变(合成、分泌、吞噬),
生长因子的作用,炎症介质的作用
2. 致突变学说
3. 脂源性学说
三、病变
好发部位: 大中型动脉分叉和分支开口
脂纹(fatty streak) 早期病变
大体:主动脉后壁分支开口1~2cm黄色条纹稍隆起内膜表面
镜下: 内膜下单核细胞、泡膜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