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第五章 两次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doc

格式:doc   大小:106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五章 两次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doc

上传人:170486494 2018/10/23 文件大小:1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五章 两次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五章两次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
第一节两次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概况
一、民族解放运动的范畴及其高涨的原因(历史背景)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范畴,史学界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它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范畴;有的认为它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范畴。其理由是:
第一,时代发生了变化。因为,苏俄十月革命不仅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也开辟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
第二,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经过几次大的瓜分高潮,将弱小民族和国家几乎瓜分殆尽,形成全世界性的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这样就将民族问题扩大为殖民地问题。
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它由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变成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民主运动的个别要求,包括自决在内;并不是什么绝对的东西,而是世界一般民主主义(现在是—般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部分。”在帝国主义时代,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是全世界划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两大营垒,反对民族压迫的局部问题扩大为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总问题,民族解放运动则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斗争。在十月革命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只是帝国主义的掠夺对象,它是资本主义文明的养料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一次大战和十月革命后,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使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统治的前沿阵地,这一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结合在一起,成为加速无产阶级世界革命进程的积极因素,对于无产阶级最终取得胜利具有伟大的作用。在新的时代里,不管被压迫民族中间参加革命的阶级、党派或个人,是何种的阶级、党派或个人,又不管他们意识到这一点与否,也不管他们采取何种斗争形式,只要反对帝国主义,他们的革命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他们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同盟军。

第一,革命的主体,即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增长。一次大战期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政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促进了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唤起了各民族的觉醒,使各国的革命条件日趋成熟。帝国主义列强由于忙于在欧洲交战,暂时放松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控制。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相对减少,同时增加了对亚、非、拉国家粮食和战略物资的需求,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为亚、非、拉各国提供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客观条件。一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宗主国为了稳定后方,对殖民政策作了某些调整,有利于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和印度的民族资本主义分别进入“大创业时期”,和“黄金时代”。亚、非、拉一些国家新兴的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印度拥有50人以上的企业数,从1914年的2874家增加到1921年的3965家,股份公司仅1922——1923年间就增加了2000家。印度民族工业还打入了重工业部门,其钢产量从1916年——。中国的纺织和面粉工业,爪哇、菲律宾的制糖业,阿根廷、巴西的多种轻工业都有较快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利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民族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加和阶级队伍的壮大,强烈要求摆脱宗主国的控制,建立独立的国家。不少国家的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政治力量,成为各国新兴阶级力量的代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和政治组织迅速建立和发展,有的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党,如埃及的华夫脱党、印度的国大党、1927年“四·一二”之前的中国国民党以及土耳其人民党(后称人民共和党),它们成为民族运动中的领导力量。在思想上,出现了各种现代资产阶级的理论,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印度的甘地主义等都以民族主义为主要内容,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帝爱国的立场;提出了以国家独立、自主作为政治斗争的目标,要求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自由发展资本主义民族经济。大多数国家的民族资产阶级
—掌握了民族运动的领导权。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影响了各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一些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从向西方学****转而向苏维埃俄国学****这是现代民族解放运动中出现的新特点。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和合理性。
一次大战和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变动的另—重要方面,是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共产党组织的纷纷建立。战争期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了。印度的工人数1911年为200万,1921年增加到268万。中国工人阶级人数在一战中增加了—倍。1920年南非黑人矿工达到27万,埃及产业工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