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摘要 在大唐多若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无疑是被人们熟知的最伟大的一个。他的诗中既
有侠肝义胆的豪气, 又不乏仙风道骨的浪漫之风, 时而热情奔放, 时而含蓄深沉, 意境之优
美,形成的浪漫风格将古代浪漫主义诗歌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他继承并发扬了我国诗歌的
优良传统, 把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进一步发扬光大, 对我国艺术事业影响深远, 在中国文明发
展的历程中是的不可或缺的里程碑式人物。 纵观李白的诗, 其浪漫主义风格是主导风格, 为
了更好的诠释他的浪漫主义, 本文中笔者将从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 浪漫主义
风格形成的原因, 及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地位、 影响等方面来谈谈李白诗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关键词 诗歌 浪漫主义 艺术特征 形成原因 影响
正文
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形成有众多原因, 既有他自身性格中的豪放率真, 又
与他所处的大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 李白一生经历颇多, 又善于向前人学习, 这是他集大成
的重要原因。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也催生了
一大批文人诗客对这大好河山的歌颂赞叹,李白就是其中之一。
一、 李白生平介绍
(一) 李白的政治生活
李白,( 701 年 —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
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 “诗仙 ”之称。李白
和杜甫合称 “李杜 ”。 李白一生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二十五六岁以前)在四川
生活;第二时期(二十五六岁到四十二岁) ,他出蜀到长安约 15 年;第三时期 (四十二岁到
四十四岁 )在唐玄宗驾前为官;第四时期 (四十四岁到五十六岁 ),放逐长安;第五时期(五十
六岁到六十二岁)因安史之乱 ( 公元 755 年 ) 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
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 ,途
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二 ) 李白的经济生活
李白的父亲名李客,家境殷实,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是一个“高卧云林,不求禄仕 ’’
的隐士式的人物, 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李白的培养教育上。 李白天资聪颖, 自幼就受到严格
的教育, 5 岁诵六甲, 10 岁观百家,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包括儒家经典,古代文史
名著, 诸子百家等书籍, 他都能通晓,虽然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 但已显示其突出的才
华。
(三 ) 李白的思想生活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 “济苍生 ”、 “安
黎元 ”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
气象, 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 反抗传统束缚, 追求自由
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
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
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 ,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
人物。
二、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
继屈原而后,李白是第一个真正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