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社会工作理论.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社会工作理论.doc

上传人:ttteee8 2018/10/27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社会工作理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V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1887年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立,20世纪20年代开始影响美国的社会工作,并且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一直是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20年代芙国两个契机:儿童引导运动、为一战受创伤的人员服务,幵始了精神分析的运用,开始了“精神分析洪流时代”1940年伽瑞特撰文分析弗洛伊德,并看到玛丽*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与社会治疗逐渐转变为心理社会诊断和心理社会治疗,从而使社会工作将焦点聚集在个人层面。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将精神分析治疗技术引入到临床社会工作屮。主要观点::,要给予支持、接纳和理解精神分析治疗过程分为三个部分:1、 治疗情境的建立一签订治疗协议一治疗者对服务对象的态度:专业、同感、一致、中立2、 治疗关系的建立一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支持与安全3、 治疗性对话一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诠释过程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V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来自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向学说,20世纪3、4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崛起,二战期间成为人格和智力的主要测量工具;认知学派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分道扬镳。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社会学****理论为认知行为学派的发展提供了直接支持。主要理论观点:、情绪和行为三者当屮,认知扮演着屮介与协调的作用,直接影响个体是否采取行动;“自动思考”“ABC情绪理论框架”指出非理性认知会产生非理性情绪、(前置事件、目标行为和结果)(一)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1、界定对服务对象(受助者)问题看法的原则(1)服务对象的问题与他(她)的其他行为一样是学****得来的,所以也是可以经过学****改变的(2)服务对象问题的外在性与内在性(3)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2、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运用认知理论的原则(1)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2)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3)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以实现助人和自助的冃标3、 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1)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2)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3)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4)加强g我控制和a我管理的能力(二)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1、2、3、(1、2、3、4、5、确定评估重点专业关系的建立一服务对象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一建立起来的结构性的、有期限的角色联系一社会工作者也要不断反省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一教育者、伙伴三)服务的步骤确定不正确的、扭曲的思维方式或想法,确认它们是如何导致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的要求服务对象自我监控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或者进行自我对话探索其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或信念之间的关系尝试运用不同的具有正面功能的、正常的思维方式检验服务对象新建立的对自我、世界和未來的基本假定在调整行为和适应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