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中西绘画艺术境界.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西绘画艺术境界.doc

上传人:dfjmvg964 2015/9/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西绘画艺术境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西绘画艺术境界
摘要:本文对中西绘画艺术的相似性进行了比较,通过中西方绘画艺术史上不同时代的画家、***作品、***绘画理论、现代批判理论等方面的分析,总结了中西绘画艺术追求的绘画境界的相似之处,试图寻找绘画艺术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绘画艺术;神韵;相似性
从外观上看,中西方的绘画艺术相差很大,不同的作画材料,不同的表现技法,不一样的构图形式,都是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明显区别。但是从“神韵”角度来看,中西绘画的境界是有一致性的。所谓绘画中的“神韵”,它其实是一种审美的取向,以抒写主体审美体验为主,追求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
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画,一直都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且画面讲究神形兼备,不拘泥于形式,重视的是神韵。东晋时期的顾恺之,他作画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他回答“四体研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他非常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有人对张僧繇的绘画作品作出了这样的评价:“笔才一二、像以应焉”,一两笔就感觉像的,肯定是抓住了“神韵”才能有的效果。谢赫的“六法”中“气韵生动”居于首位,他把生动的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强调“应会感神,神超理得”,可以理解为即使是风景山水也要传递艺术家的情感,要有神韵。山水画家王微在《叙画》中指出山水画与地图的区别,强调
“情”,绘画作品要达到“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神韵。张彦远对“画圣”吴道子的绘画评价是“所以气韵雄壮,几不容于缣素”。后来出现的文人画家就更加注重画面的神韵境界的传递了,他们绘画以寄兴抒情而作,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到近现代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都是在追求“神韵”的境界。
谈到“神韵”,一般人会觉得是属于中国画的,属于东方的,因为西方绘画在表现上讲得比较多的是科技,是自然再现。拥有这样的观点是由于我们只是看到其表面上的东西。其实,西方绘画的内在精神追求和中国绘画是有共性的,也就是说西方绘画也是追求“神韵”的。如***经典《蒙娜丽莎》,所有的观赏者都为画面人物的微笑所倾倒,被称之为“神秘的微笑”。这引起许多后人去研究《蒙娜丽莎》,研究她的作者达?芬奇,这就是“神韵”的力量。被誉为“艺术史之父”的瓦萨里在他的有关艺术风格批评的文章中强调,艺术作品要优雅,要有情感,其本质也就是要有“神韵”,但是拥有“神韵”并不是靠精确的比例与***、精致与写实得来的。瓦萨里说“轮廓常常是艺术家灵感迸发时一挥而就的产物,虽然寥寥几笔,但作者的理念却已经充分地表达出来。”他指出,作为灵感迸发的产物,艺术与诗歌相似,“诗兴盎然,灵感迸发时创作的诗歌才是真正的,美好的诗歌”“在强烈的创作欲驱使下完成的作品,要比经过大量观察和研究后完成的作品更加优秀”。这些都说明了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一样强调表达主观感受,传递“神韵”。张康夫在《审美互动与西方油画美形象的转化》中写道:“16世纪下半叶,样式主义艺术的活力已渐趋衰微,以安尼巴?卡拉奇为代表的学院艺术试图证明:成功的美术作品不应仅仅在人物的造型、比例、姿势和五官的细节变化中论短长,而在于它是否能通过视觉形式有效地传达出内在的感染力。
”丁绍光在“美的绘画,美的追求”讲座中说到“塞尚曾经说过‘画心灵的感受’”。王天兵在《西方现代艺术批判》中谈到“西方艺术发展的一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