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职学校劳动教育校本实践探究
摘要针对中职学生中存着的劳动意识不强,劳动观念不正、劳动技能不精,劳动习惯不良等问题,采用文化熏陶、学科渗透、项目驱动、志愿实践等策略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劳动意识,树立劳动观念,提升劳动素养,展现劳动智慧。
关键词中职学校;劳动教育;校本实践;策略方法
中?D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7-00-03
在我国,劳动教育素来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列,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联合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1]。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机构,必须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关于强化劳动教育的政策、方针。结合自身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性、、专业性、劳动性,多样化推进劳动教育实践,有助于解决中职学生劳动意识不强、劳动观念不正、劳动技能不精、劳动习惯不良等问题。
一、文化熏陶,激发劳动意识
文化熏陶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方式,旨在通过有意识、有规划的物质环境布置,制度规章制定,精神价值宣扬等,让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感受文化氛围浸染影响。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可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三方面入手,营造浓厚的校园劳动文化氛围,激发中职学生劳动意识。
物质文化方面。考虑到学校专业设置以经贸类为主、药学类为辅,因此在校园物质环境的设计上,突出了经济与贸易劳动氛围。如在校园广场设置“宁波商帮精神”文化墙,主干道路两侧摆放宁波商人代表雕塑。在实训基室、教学楼、食堂、图书馆、办公楼等建筑的显眼位置,悬挂大国工匠事迹、劳动模范简介、劳动名言警句、劳动市场经贸人才需求信息、经贸行业发展趋势、优秀校友资料等。在专业实训室布局设计上,布置真实或仿真的实训环境,力求使专业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及氛围。如国际贸易专业跟中外运公司合作共建,情境模拟国际货代公司内部实景,打造“货代工作坊”。药学专业开辟中药展示区,将150种中药样品分批放入展区展示盒中,打造了一条“药用植物走廊”。
制度文化方面。学校引入社会、家庭资源,形成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协同管理的机制,制定《家务劳动管理办法》《社会公益劳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定家校协同的劳动管理制度,成立家长委员会,争取家长协同学校,为学生接受劳动创造环境、时间、思想等方面的条件;制定考核奖励制度,建立学生劳动情况档案,记录学生在校园值周、大扫除、班级值日等活动表现,对表现优秀的授予“值周明星”“最美经贸人”等荣誉称号,并可转化成相应学分。
精神文化方面。启动工匠精神进校园工程,运用经贸微博、经贸微信公众号、校报、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各种载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传播精益求精的匠心文化;挖掘发现学生身边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典型模范,邀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进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劳模精神;加强正面宣传的力度,营造浓厚的劳动文化氛围,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劳动价值观。
二、学科渗透,树立劳动观念
在语文、历史、品德等学科中,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