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市政工程、公路圆管涵施工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市政工程、公路圆管涵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8/11/7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市政工程、公路圆管涵施工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先根据设计要求,对圆管涵进行定位放线,放出圆管涵具体位置,合理安排平面布置,应充分考虑施工期间的车辆通行情况和管线的施工方向之间的互相干扰。
钢筋砼圆管涵向有资质的砼构件预制厂按设计要求定购,并附产品质量合格证,管节在运输、装卸过程中,采取防撞措施,避免管节损坏。进场后,每件产品须经检验(或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
根据规范要求,在充分了解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选择合理经济的沟槽横断面。并充分考虑冬季和雨期的施工措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审批。
开挖:
基坑开挖时,根据现场考察和研究了施工图,对于基坑深度≥3米的地段,开挖时采用围挡板支护,在开挖施工前,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及地下水位情况确定支护等的详细施工措施计划报监理批准后,方可开工。两侧放好施工边坡,以防坍方,并及时排除坑内积水。若地基地质较差,其地基允许承载力小于管基基底应力,则须进行基底处理。
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基坑土方,沟槽开挖的土方应随挖随运,合理安排。符合回填的土料应独立定点堆放。开挖的同时沟槽应进行不间断的排水,并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机械挖好的槽底应做好槽底预留(15~20cm)。挖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组织验收,并加强保护,防止挠动基底,
进出水口应做适当开挖修整顺接,保证排水流畅。并尽快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管涵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120kPa,八字墙等不低于150 kPa,否则应换填后分层充分夯实确认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工。
2、沟槽排水:
沟槽深度≤3米的沟槽一般采用明沟排水,开工前,将具体设计报请监理审批。
基础:
进出口下均设置10cm碎石垫层,襟边10cm. 基底经验收合格后,严格按设计文件及规范有关要求进行基础回填;回填料采用砂砾石,填筑时用小型机具充分夯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压实度达到93%。涵洞基础下铺设砂砾垫层分两次夯筑,先分层压实管底以下部分,并注意预留管壁厚度。安放管节时须进行坐浆处理,坐浆为2~3cm。待安放管节后再填筑夯实底以上部分。
安管:
管涵采用Ⅲ级预制砼管,,,涵管采用吊车安装就位,管口形式采用承插口管+橡胶圈,承接方向应顺水流向,安装时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紧帖于基础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按正确轴线和坡度敷设,敷设过程中,保持管内清洁无脏物。
施工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及端墙位置的准确,对斜交管涵应首先配置两端的斜管节,其余按1M为标准管节配置,,当管节长度之和与实际涵长有微小差值时,应将差值平均分于上下游两端,为避免放样时的误差,可将一端洞口端墙于管节安装完毕后再行砌筑。
5、接缝与沉降缝
管节对头拼接时,填塞缝隙的沥青麻絮,上半圈应从外往里填,下半圈应从里往外填塞,然后在外面圈裹两道涂满热沥青的油毛毡。
涵洞全长范围内,每3-5M设置一道沉降缝,管节沉降缝必须与基础沉降缝一致,缝宽2-3CM,用沥青麻絮填塞。
7、涂刷沥青隔水层
用热沥青均匀涂刷管身外露面。